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馆阁体:古代没有打印机,红头文件怎么发?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中国历史绵长, 中华文明也是世界古文明里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这里所谓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字的记述,而这些文字记述,在早期,大部分也只掌握在少数的能书善写的人手里。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情况下为统治者服务。历朝历代的官样文章,肯定是需要一种标准的书写字体的,就像印刷体里面的某种字库一样,比如标宋,比如黑体等。不同的是,古代并没有打字机,所有的书写都是靠人工书写出来的,而且以某些人的书写为标准字体。

(唐颜真卿《告身帖》

我们如今看到的大部分文书,流传下来的,大部分是旧朝代统治阶阶允许他流传下来的文书。而其中,最突出的一些,是以一种特定的书写形式流传下来的,就是本篇要说的一种书法形式:馆阁体。

历朝历代,但凡官样书体,都基本以一体或几体传世,比如秦之李斯小篆。

唐代的告敕的颜真卿体,徐浩体(这位大神不太有名,但是他在唐肃宗时是中书舍人,向四方发布的诏令,大部分是出自他的书法),至于到后来,唐代的官样文体都是颜体,徐体。

到了宋代,则大家都一律按照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体为标准,原因当然是因为当时的御书院里都用这种书体为官样书体,于是这种字体就称为“院体”。

(怀仁《集王圣教序》)

到了明代的告身(前面说过,告身基本同于现在的委任状),所见的又全是沈度(这位我前面也说过,是一位不写草书,只写楷书的大神)一派,翰林馆阁的书法,就算姜立纲、程南云,也不过是比沈度的字肥胖一点的书体。

(沈度《敬斋箴册》)

到了清代过了康熙代后,开始风行董其昌体后,清代的官样文本似乎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到了乾隆朝张照(其实这位大神也可以多说几句,他就是常常替皇帝写字的那个人,据说他左右手都可以写字,写出来的字又都非常标准。)的书法字体一出,想想吧,替皇上写的字啊,还不跟着上,于是成了“南书房体”,(南书房的名字来源于地理位置,位于乾清门西,坐南朝北,因此叫南书房,之前是商议军机的地方,后来成为皇帝读书的地方。)南书房体,算是清代最初期的馆阁体,并没有流传的天下都效仿;到了嘉度道光年以后,开始流行黑大光圆的风格,一篇文章,以同一种字体从头至尾,跟印刷出来的一样,这就是后来的卷摺体,也是后期的馆阁体,可惜的是,这种在朝里流行的书法风格,在民间却为书法大家们所不齿,很多书家把馆阁体贬得一无是处。

启功老先生把馆阁体的历朝历代的代表人物说得非常清楚,而对清末民间书家对馆阁体的评价也集中在他的《论书绝句》中加以评价,原诗如下:

贬赵卑唐意不殊,推波南海助安吴。纡回楫橹空辞费,只刺衰时馆阁书。

我们逐句解释一下:

第一句,贬赵卑唐,指的是包世臣在他的《艺舟双楫》里讽讥赵孟頫的书法像是人走在很窄的巷子里的样子,完全没有顾盼之情,甚至还因此追溯到唐代官方文书的书法,认为不活泼。意不殊,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讽刺馆阁体的)。

第二句,推波,推波助澜,帮腔呐喊的意思。南海,指康有为,为广东南海人。助,帮助。安吴,指的是包世臣,因其著有《安吴四种》。

第三句,纡回,绕来绕去的说。楫橹,包世臣的著作叫《艺舟双楫》,书中一方面评价书法,一方面评价文章,而康有为的著作叫《广艺舟双楫》,全书只论书法,于是有人说他这是“艺舟单橹”。空辞费,白白说那么多话。

第四句,只刺衰时馆阁书,只为讥讽末世的馆阁体书法,因为唐代的馆阁体,甚至后来的赵体,书法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因此,这里指的是清末的馆阁体书法。

(馆阁体书法)

馆阁体只能是起源于帝王,也就是说,为了方便和统一官方文书的格式,才会出现这种以某种书法形式为统一的官方书法格式的现象,这当然是事物的自然规律,但是若由一人的好恶来决定天下书风的潮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馆阁体的工整标准值得学习,但不可因此而丧失了书家的自我风格。

包世臣和康有为都是反对馆阁体的,但他们(特别是包氏)对于碑学的过份倡导,也致人不能领悟帖学的精微之处,也算是一种局限吧。

(《启功论书法》原图及诗解96,图片来自互联网)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