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100多个大臣屁股被打烂,这群官员故意把皇帝惹怒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文/刀背藏身

大明王朝多出异类,皇帝稀奇古怪,大臣性格鲜明,就连管理大臣们的手段都奇葩。大臣犯了错,皇帝就把大臣痛打一顿解气,充分反映了朱元璋身上的农民大家长习性。朱元璋的子孙们一看,老祖宗留下这么个狠招好啊,那些触怒了皇帝又构不成犯罪的统统可以先拖出去打一顿。

廷杖这招在开国之处的几任皇帝那里还没被发挥出来威力,被廷杖的大多是一两个人。

到了中期以后,遇到正德、嘉靖、万历、崇祯这些性格乖张的皇帝,就让那些大臣们吃不了兜着走了。正德皇帝曾创过107人同时受杖的纪录,时隔不久,这个纪录就被打破,嘉靖皇帝同时廷杖124人,其中16人当场死亡。100多人同时被廷杖的场面想想就觉得恐怖,上百人被扒下衣服,排在太和殿下,上百根棍子同时起落,一时间声响震天,血肉翻飞。

皇帝为什么打大臣板子?毕竟君臣一场,一般皇帝还会照顾下大臣的面子。如果不是大臣真把皇帝惹毛了,也不会下此狠手。这些个大臣还真经常把皇帝激怒,嘉靖皇帝信仰道教,想做个虔诚的道教徒。一帮文官就跑出来敢于皇帝的信仰自由,批评他身为天子不该妖僧乱政。正德皇帝爱玩,想到江南去逛逛,文官们非要把他钉死在北京城,让他做好皇帝的那份工作,不得随意请假外出。老板要给自己放个假,员工不答应了,老板心里能舒服吗?正德皇帝突然觉得自己被大臣挟持了,顿时大发雷霆,对劝阻的146名大臣加以杖责,结果打死了11人。

那么,在大明王朝工作,哪些部门的人最容易受廷杖?据统计,明朝被廷杖的官员有约一半集中在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这些言官身上。

为什么这些言官容易挨打?

道理很简单,他们的工作本来就是批评政府、批评皇帝的,简直是一个找打的岗位。

明朝的言官 “官小权大”,横的不得了。别看他们级别不高,但政治地位却极为突出。从明初朱元璋开始,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纠察百司、百官,巡视、按察地方吏治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

言官敢言,其实是个制度问题。明初为了保证言官的谏言的空间,鼓励风发言事,捕风捉影的事情,言官也可以拿来上奏。皇帝“所行有未合理,亦当直谏。”言官是否能在工作岗位上“干得漂亮”,取决于谏言有没有被重视,有没有被皇帝接受。因此,明代的言官谏言上至国家大事,下到宫闱琐事都可以拿来做文章,还特别喜欢针对皇帝言辞激切的批评,用“逆龙鳞”的方式获得朝野关注,一骂成名。

东林党人文震孟在天启年间的一份奏疏中公然写道:“皇上昧爽临朝,寒暑靡辍,于政非不勤矣,而勤政之实未见也。鸿胪引奏,跪拜起立,第如傀儡之登场,了无生意”。这话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皇帝,指责皇帝虽然勤政,但都是做做表面文章,没有勤政的实效。崇祯皇帝向来自视甚高,标榜自己勤政爱民,而文震孟公然与皇帝唱反调,批评皇帝勤政都是在玩虚的,不亚于自己找打。不要说古代的天子受不了,就算现在一个公司的老板听到下属员工公然批评他的工作业绩,也没几个人心里会舒服,何况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

明朝的皇帝有时候也拿这些言官没办法,朝廷设置给事中、御史本就是让他们负责监察批评,他们话说得过头,又不好用法律制裁。只好用廷杖这种律外之法来对付不听话、做得过火的大臣。但言官过火到了雒于仁这种程度,引起天下人关注,皇帝也不好再对言官下狠手,否则就会被人说不能纳谏,自己有成了破坏制度的人。臣子骂皇帝,皇帝还不便严惩,肚子里窝了一顿子火,难怪万历皇帝几十年不想上朝了。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2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