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政治意外造就的狠角色,辽国萧太后,为跟初恋同宿,先杀其妻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公元916年,中华大陆再陷军阀割据、混战,唐朝政权名存实亡,原本被唐太宗赐姓李的契丹人,借此机会挣脱对唐朝的依附关系,在酋长耶律阿保机的领导下,建立政权与中原王朝对立,掀开了辽国200余年的历史。

而且辽国还出过一个很牛逼的女人萧燕燕,俗称“萧太后”,跟武则天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在她的治理下,辽国走向了鼎盛,数次挡住了北宋的北伐,甚至主动发起南征,跟宋朝打成兄弟之国,还每年收保护费。

但就是这样一个牛逼的女人,她的一生其实是从一个意外开始的,她的母亲并不是正室,她在家中地位相对是很低的,虽然她父亲萧思温,很喜欢她妈与她。

但是在那个时代,出生太重要了,就算是一家之主的萧思温也无法改变,当作为辽国北院丞相的他,做政治投资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将大女儿、二女儿嫁给当时辽国的顺位继承人。

而三女儿则是嫁给当时在辽国地位相对低下的汉人韩德让,并没有在其身上压过多的政治赌注。

但世事难料,萧思温把宝都押错了,他陪辽穆宗去打猎,辽穆宗被刺身亡,由于事发突然,萧思温跟他两位女婿的革命友谊尚浅。

他不敢冒风险,毕竟契丹人可是为了权力,连亲兄弟都杀的,思考良久之后,他决定扶持跟自己关系不错,并且由于不被看好政治前途,被大臣冷漠的耶律贤。

没有根基,继位后,就只能依靠他萧思温,这样自己能不发,都不行的节奏,于是耶律贤登基当了皇上,史称辽景宗。

耶律贤人不傻,也知道自己皇位是靠什么来的,从继位开始就大赏萧思温,甚至封其为魏王,为了打消萧思温的担忧,将其小女儿萧燕燕招入皇宫为后。

萧燕燕由此政治意外,从而踏上了她不曾奢望的舞台,同时也与自己初恋情人韩德让,痛苦别离,虽然他们两人,有一千个不情愿,但皇命难违。

萧燕燕入主后宫后,由于耶律贤从小身子骨就弱,无法长期进行高强度的主政工作,而契丹人由于兄弟夺位的“传统”,所以,为了防止自己病危,皇位不保,他默许了皇后萧燕燕,同堂辅政。

对于他来说,妻子可能是自己唯一能信任的人了,一旦自己病危,她能主持大局,让自己的儿子上位,不至于自己这脉断了,所以他要培养皇后的威信。

为此他不光授予妻子独自裁决权,甚至还让妻子能够称“朕”,这代表皇权的自称,将其地位提高到跟自己等同,这位丈夫为了妻子可谓是费劲心思。

乾亨四年,这位好老公死在了去打猎的途中,萧燕燕深知藩王各个都虎视眈眈,在首都先是学刘备演了一场哭戏,细数自己孤儿寡母多么多么不容易,博取同情。

然后启用亲信,把持各个要害部门,其中除了她娘家人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她的初恋情人韩德让,韩德让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在他的治理下,汉属农耕区发展的非常好,萧燕燕辅政时期就是辽国汉臣翘楚。

韩德让的加盟,标志着汉臣们的态度,萧燕燕可谓是如虎添翼,有了汉臣鼎力支持的她,开始剔除那些对她统治有着潜在威胁的藩王们,她采用韩德让“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的建议,收兵权,拔去藩王的牙齿,让其变成猫,藩王们若不满,则借机满门抄斩。

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地位,她效仿汉制,对当时辽国进行汉化的封建改革,在辽国树立皇权的绝对权威,把辽国从落后的奴隶制国家,过渡到了当时相对先进的封建国家。

由于封建化的相对先进性,辽国上下,逐渐放弃了完全的游牧生存,转向因地制宜农牧并存,粮食产品快速增加,人口急剧增多,由此辽国开始强盛之路,在这期间,韩德让是总参谋。

随着二人在政治活动上的加深,二人的感情也在频繁的接触重生,毕竟是初恋,这东西很多人都难忘却。

萧燕燕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决定嫁给韩德让,而韩德让又早有家室,萧燕燕是一国之主,怎么可能当妾,于是就叫人把韩德让的妻子李氏干掉。

韩德让虽知是谁干的,但又无奈自己无可奈何,事后,在萧燕燕的要求下,二人过上了实际意义上的夫妻生活,韩德让自由出入后宫,二人双宿双飞,但我想他心中可能真是不是脸上的这么高兴。

萧燕燕独自执政初期,宋朝皇帝赵光义,在大臣的鼓动下,想乘着辽国政治动荡,进行北伐,把唐末失去的燕云地区夺回来。

结果赵光义这看着沙盘乱指挥的主(像极了蒋介石),被萧燕燕这大胆放权,充分信任第一线指挥官的妇人给搞翻了,还直接致使北宋名将杨业惨死沙场。

公元1004年,已到晚年的萧燕燕,决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一统天下的抱负,带着情人韩德让,御驾亲征北宋。

与北宋军队鏖战于澶渊,宋军坚守不出,并在无意间将当时名将萧挞凛给射杀了,久攻不下的辽军,由于补给以及名将陨落带来的士气打击,萧燕燕选择了议和,达成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但是此战虽然为宋辽两国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但是对宋朝来说,着实是个耻辱,宋朝以中原正主自居,现在跟一个草原的游牧蛮夷部落国家,称兄弟之国,还每年交保护费,这在封建时期的蛮夷观下,是种羞辱。

当然我们现在看来,和平比什么都重要!珍爱和平。(袁载誉)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09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