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唐宋八大家中有五位都出其门下,人称千古伯乐,常人很难有此修为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有个贩马商人销售不佳,找到了伯乐先生请他做广告代言人。伯乐看马的情况一般,很不情愿,贩马商人就劝伯乐,明天集市上,您什么都不用说,只要围着我的马转三圈就可以了,给您的报酬一分不少,伯乐勉为其难答应下来。第二天,伯乐按先前之约围着商人的马绕了三圈,而后一言不发走了。贩马商人立刻摆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公告牌,上写“这是让伯乐先生都哑口无言的马。”旋即销售火爆,抢购一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无论是相马的伯乐,还是相人的伯乐,都是极其稀缺的资源。怀才不遇之人,往往就是未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有的人爱才惜才,甘为伯乐,为国家社稷推荐人才,成为美谈。今天小编就和各位亲聊一位在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千古伯乐”,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正是由于他的慧眼独具和豁达心胸,唐宋八大家中五位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出其门下,成为影响后世的精英。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谥号文忠

“三苏”之一的苏洵年近天命,在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奋苦读之后,文章语言犀利,论点独到,但因不擅长时文,举进士不第。他带着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前去拜访益州知州张方平,以求推荐。张方平何许人也?北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人,少时聪明绝顶,读书从来只读一遍,不读第二遍,被称天人。从昆山知县一路做到了一朝宰相,苏轼后来评价张方平“其诗文清远雄丽”,文学水平很高。张方平见到三苏文章后,颇为赏识,谦称水平有限,无法举荐。他修书一封给京城的欧阳修,信中极力美言苏洵文采,让苏洵带文章去见欧阳修做“敲门砖”。

苏洵,字明允,四川眉山人。

欧阳修读罢苏洵文章后,脱口而出:“后来文章当在此!”然后写了一篇《荐布衣苏洵状》上奏宋仁宗,文章中赞扬苏洵的应用文章“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由于得到欧阳修的大力举荐,苏洵名满天下,不久,便授任秘书省试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典籍管理工作。可以讲,没有欧阳修这位伯乐,苏洵的平台会很小,能否入“唐宋八大家”未可知。

欧阳修的赏人之识还体现在他对曾巩、苏轼和苏辙的提携上。曾巩不名一文时,考试不中。曾专门写文章请教欧阳修,意图得到指点和推荐。欧阳修并无任何架子,不仅充分肯定了曾巩的文章,而且还写了一篇推荐文章《送曾巩秀才序》,称曾巩的文章雄伟杰出,即使一般的文章也可得中,只是不符合考官的规则而未中,实属遗憾!“他不靠数十万言在京师打通关系,而是委屈拜访我,他并未像其他落榜考生那样埋怨考官,而是要回乡继续苦读学习知识并坚守自己的特色。我欧阳修不仅推崇他的文章,更赞叹他的壮志呵!”这篇文章让曾巩被更多人知道,他也有幸被欧阳修纳入门下学习,可以说遇到了人生的伯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代表

后来,欧阳修做考官阅卷时,发现一篇文章文辞秀美,说理透彻,实属佳作,就想判为第一。但想到弟子曾巩也参加此次考试,此文极有可能是曾巩所作,担心别人说闲话,便判为第二,并未徇私情。在这里说明一下,宋代科举极其严格,考卷“糊名”,阅卷官员并不能看到考生名字,杜绝了徇私舞弊可能。后来拆掉考卷才知考生为“苏轼”。等到复试又见到一篇雄文,连连叫好,打开试卷作者又是“苏轼”,直接录取!欧阳修高度称赞苏轼文章“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也!”同批被录取的还有苏辙和曾巩。

欧阳修面对后辈才学,不仅没有羡慕嫉妒恨,而甘愿提携,成就他人。诸多影响后世的大家和大儒,如张载、程颢及王安石在文坛和政坛作为均受益于他。虽然说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但是否有遇到伯乐的运气,一样重要。欧阳修靠自己的学识、眼光和胸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0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