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从墓葬及出土的文物看 二郡覆亡后带方故地汉人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这一时期辽西、辽东等地有不少汉人为躲避兵祸或政治迫害出奔高句丽;同时,中国北方各地的部分汉人也在 “五胡乱华”的压力下,由辽东经陆路或由山东经海路流徙至朝鲜,其中有许多最终到达位于黄海南道的汉人聚居区。与此相对应,年代为313年以后的纪年砖中出现了分别代表西晋、东晋、后赵等朝代的年号,同时还存在些许乐浪带方时期汉人大族姓名砖加以佐证。现已发现的多座时代为4世纪中叶的内地新移民墓葬。

墓葬作为人类一种特定行为的遗存,反映着当时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而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的种类及组合、墓地的布局等往往受到埋入该墓地人群拥有的文化传统、埋葬习俗的时空差别以及墓主人生前所从事活动、所属社会阶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墓葬文化的变化也可发现中原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高句丽墓葬可分为积石墓和封土墓两大类。积石墓出现的年代较早,是高句丽民族传统的丧葬方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无论高句丽王公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死后的墓葬都用石块垒砌,死者多葬在墓葬的中上部,只是身份不同,墓葬规模形制有所差别。

乐浪郡是几百年中原政权在该地区的政治中心,汉文化影响很深,包括外覆封土,内为木椁,砖室和实施的墓葬制度与结构。而《三国志》中记载有高句丽墓葬:“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积石为封,列种松柏。其马皆小,便登山。国人有气力,习战斗,沃沮、东濊皆属焉”[4]。随着陆续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人口被掠夺和流入高句丽,就更加速了高句丽文化的发展和变化。魏存成先生的研究显示,高句丽墓葬的类型结构,石圹向石室、积石向封土的改变,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期间出现过过渡形式的墓葬,即积石石室墓,4世纪末,高句丽人吸纳周边文化,特别是中国中原文化的因素,墓葬形制由积石墓转变为封土墓[5],之后便和积石石圹墓一起被日趋发展起来的封土石室墓所取代[6]。可见从积石石圹以后发生的演变,与高句丽势力的发展及外部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系。

二郡覆亡后,纪年砖出土的地点基本集中于黄海南道,其他地区鲜有发现。可确知的年代从西晋永嘉七年(313年)至东晋元兴三年(404年)跨度近百年,表明二郡覆亡后汉人除投奔前燕、回流大陆以及流徙至朝鲜半岛南部外,应还有相当一部分选择继续留在二郡故地.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0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