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银币与时局—浅谈吉林省造光绪元宝等银元的铸造史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吉林省造银币版别最繁,各宗变化最多,是中国银币体系最完整,保存传承最丰富的一类。其中不乏大名誉品,如:吉林圆孔厂平五去钱、吉林光绪十年厂平一两、戊申中心花篮库平三分六厘等存世稀少的珍贵品种.它首开中国机铸币先河,具中国钱币铸造史里程碑式的意义。

谈到吉林币,它的铸币史以其与政权的关系是其历史价值的最重要承载。它是亚洲最早的银质机器铸币之一,始铸于光绪年间(1809年),由于出自政权发源地,无论从设计到材质,从铸模到最终成型都被赋予浓重的政治色彩,也让它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清朝末年,我国金属钱币的铸造方法和形制上发生了变革。在模仿国外的基础上铸造了由范铸(用模子浇铸金属币的造币方法)发展到用机器铸造。而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厂平”银元,则首开我们用机器铸币的先河;光绪二十四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898年-1908年)铸造的“光绪元宝”银元种类之多,也堪称全国之首。

清末吉林省铸造银圆与其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和自身封禁政府密不可分。清朝末年国外银元大量流入,受到了广大商民的欢迎,但同时流入的国外银圆种类繁多、品质亦杂,国外银圆的价格不仅因种类而不同,也因各地的习惯好恶而各异,使其使用亦感不便。随着贸易入超与国外银圆大量输入,使现银大量流出国外,银价高涨,影响国计民生。币制改革已成为救济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银圆的铸造也和制钱一样有利可图是剥削人民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方法。这是吉林省铸造银圆的社会大背景。而另一个重要内因是,东北是清朝统治者的“龙兴”之地。统一中国后,对东北实行了长达200年之久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经济相当落后。直到同治年间,吉林才开始使用从关内流入的制钱。(《吉林通志》卷四十《经制志五钱法》)。外来制钱不多,本地又未鼓铸,造成制钱短少。随着人口逐年增加,商业的初步发展到光绪初年,制钱已出现了严重短缺。吉林将军希元于光绪十年(1884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奏清朝政府,陈述利弊要求自铸银圆(《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793页)并得准许,致使清朝首次用机器铸造的银圆吉林“厂平”银元诞生。

光绪十年铸造的“厂平”银元,铸造时,吉林将军希元在上述奏书中讲了铸造银元的必要之后称:“先由俸练各饷项下提银五千两,交机器局(吉林机器局始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是当时东北地区唯一的军火工厂。其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技术力量也很雄厚。具有机器铸币的能力。)制造足色纹银一钱,三钱,五钱,七钱,一两等重银钱,一面铸刻监制年号,一面铸刻轻重银数,吉林厂平清汉文字。”盖吉林地方俗称船厂,厂平二字实从俗也。…其中厂平一钱有两种版,一数为数字写成“厂平壹钱”;一为数字写成“厂平贰钱”。光绪十年(1884年)一月,吉林机器局总办宋春鳌禀称,机器局申请粮饷处奉谕交发来银两制造银钱,分铸一两币198枚,七钱币1071枚,五钱币1420枚,三钱币825枚,业已完竣交种。(吉林档案馆藏,吉林机器局总办宋春鳌光绪十年一月禀告吉林将军希元。转引自《钱币学纲要》第193页)。光绪十年铸造的厂平银元仅有5000两,数量少,不仅不能解决短缺的钱荒,加上质量粗劣,未能广为流通,便未再铸造。(引自《吉林货币金融史料》第182页)。

厂平银元停铸后,为救钱荒,吉林当局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吉林迎思门里设宝吉局,鼓铸制钱。但是,鼓铸制钱所需“铜铅须买自上洋,购运艰难,赔费甚巨。且岁出之数不敷市面周转,以致钱贵银贱,四民交相困累。”(《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第150页)。这时,广东、湖北等省已经用机器大量铸造“龙洋”(为清末各省所铸银元的总称。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中央有蟠龙,故称“龙洋”,吉林银元亦称吉林龙洋。”),效果良好。吉林当局遂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交由吉林机器局,模仿龙洋形式,试铸“光绪元宝”银元。“此项银元一出,兵民商贾踊跃欢欣,争乐行使之便。”(《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第150页)。自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试铸,截止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底止。陆续兑换,循环铸造。共铸五种银元44.7万两,净得盈余银37200多两。截止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底止,又试铸一年届满时,计得盈余银19万多两。(《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802页)。于是,添造机器,增募人工,加添司员,扩充铸造。并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机器局内设银圆厂,正式铸造“光绪元宝”银元。(摘自《吉林货币金融史料》第182页)。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以“各省设局太多,分两、成色难免参差,不便民用,且徒靡经费”为由,提出流由湖北、广东两省代铸,其他各省停铸。这一企图引起了各省争议,纷纷要求继续自铸。是年五月二十六日吉林机器局总办申文,阐述吉林所铸银元既无成色、分两参差之弊,也无不便民用之情,更无徒靡经费之事。(吉林省档案馆《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第154-156页)据此,吉林将军延茂向清廷奏请准许吉林继续铸造。是年六月初三日,清廷准许吉林“仍旧铸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八国侵略军强占北京天津的同时,沙俄军队还入侵东北,于9月23日侵占了吉林,第二天便破坏了机器局。后经交涉,俄军让出银元厂,翌年2月继续铸造。吉林机器局改名制造局,档册毁失,数年来造元及赢余各数无卷可稽。”(摘自《吉林货币金融史料》第182-183页)。这是吉林币铸造史上惨痛的损失也造成了历史不可弥补的遗憾….

清政府风雨飘摇,政权处于更迭的边缘,据史推测,此后吉林银币铸造量逐渐减少,至戊申年间,(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吉林银元再无新年份铸币。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发行新的法定货币,自此吉林银元和清代各省铸币同时卸载了它作为法定货币的政治意义…

吉林银币虽退却了其政治外衣,但由于金银天生是货币的特点,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十分活跃,无论从经济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是极具收藏和研究性的,因此也被历代钱币同好视为专题收藏,投资,研究中炙手可热的项目,总之,吉林自铸的银元不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疏通钱法抵制外币均起了积极的作用,也成为当今我们收藏的一笔宝贵财富。

主编id:15618698593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0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