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诸葛亮投靠刘备最担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先找了司马徽,司马徽把孔明的家族告诉刘备,以刘备的身份,很快就打听明白了诸葛亮的背景。这提高了孔明在刘备眼中的身价,促成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决心。

《演义》中,接下来,刘豫州就要三顾茅庐了。

罗贯中怎么表现刘备“猥自枉屈”,过三关去请孔明出山,打造出这一段千百年来读书人津津乐道的佳话的呢?

先说“一顾茅庐”。

刘备为了表示诚意,带关张二人以及数十个侍从、保镖组成的大队人马,直奔隆中而去。结果,门童却说主人早上外出了。

前面那么多安排,到这时候却不见面,刘备感觉很意外——他此前从没与孔明打交道,不知道其非常难缠,是个专注抠细节的人。

张飞关羽的表现颇不耐烦,觉得很没面子。关羽比张飞细腻,看出孔明是有意不见。

回新野路上,却突然杀出个道袍人物,刘备以为是诸葛亮,那人却说:在下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在罗本《三国》中,刘备诚意邀谈,二人席地而坐,崔州平有一番高谈阔论。

崔州平谈论的大意,是大道轮回,汉朝气数已尽,刘将军想光复汉室,其实是逆天而行,就算拉上孔明,恐怕也难有作为。

刘备听他高论,心下有气,又不便发作,等小崔放完,也不反驳,直接告辞。

崔州平一番话被扔在空处,等于白说,也即离去。

其实,崔州平是有意来与刘备谈话的,是要用自己的观点来激刘备,看他亮出真正的主意。刘是老江湖,自然不上当。崔州平的话,未必不是其真意,后来,崔果然到曹魏做官——孔明与崔州平他们常在一起,后者“天道轮回”的想法肯定对他也有沾染。

告别崔州平,关羽问刘备对崔州平言论的见解,刘备便说了自己的志向,是“安能不治乱扶危”,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关羽见刘备干事业的决心没有动摇,才放心了。

回新野数日后,常驻卧龙岗的下人来报:孔明露面了。

于是,刘、关、张“二顾茅庐”。

历史上,诸葛亮是访问过刘备的。《演义》中诸葛亮撞见刘备“编帽子”而加以质问的情节,正是历史中现成记载的移用。后来,诸葛亮《出师表》中说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并没有说他不曾回访刘备。刘备毕竟是大人物,而且是诸葛亮的长者,按照正常的礼节,即使确实不愿出山,诸葛亮也必须回访或回书刘备。书中为突出刘备的转变与诚心,特地这样写,使诸葛亮显得很小“器”,也没有礼节概念。

二顾时,已经是隆冬雪下,刘备再来,只带了“十数人”——上次大队人马去访问,在排场上给足了面子,这次再带那么多人,已无必要。

这次,刘备在路上遇见了正在路边酒店里唱歌(歌词中全是卖弄学识)的石广元和孟公威,刘备邀二人去孔明庄上共叙。哪知二人很“转”,根本请不动——石广元名石韬,孟公威名孟建,“广元”和“公威”是二人的字。在古代,称字是表示尊重,很少有人自称自字。《演义》中,石、孟作为刘备的晚辈,以字自称,是非常无礼狂狷的做派。石、孟很不认同孔明向刘备靠拢的赌博式做法,而且明显表达出来,这比崔州平的做法更加激进。

至此,孔明身边的崔、石、孟、徐四大高人全部露面。罗贯中写他们的意思,是要说明诸葛亮如果想出仕,可行的选择很多,而刘备的市场面就不如孔明宽了。

所以,刘备再困难也要请孔明出山,实有他的无奈。

刘备这次到孔明庄上,不见孔明,却见到孔明之弟诸葛均在唱歌,歌词里都是急于建功立业的意思(词作者当然是孔明)。刘备问诸葛均:孔明在哪里?小诸葛说,二哥孔明被崔州平勾走了。

小诸葛还说:我大哥诸葛瑾,如今是江东孙权的红人。

刘备深恨崔州平,问他们行踪何处。小诸葛说:他们去游山玩水了,行踪不定。

——乱世之中,又是大冬天,有什么地方可游玩呢?而且书中暗示,当时已经到年底了。诸葛亮干嘛不在家里筹备年关,反而到处乱窜?他又不是穆仁智。诸葛均到底是嫩,话里尽是破绽:很明显,孔明再次避而不见。

张飞恼火,口出怨言;刘备也有火,表面骂了张飞,其实也是当众发发脾气。

小诸葛受家兄之命周旋,见刘备发火,怕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只好说“改日定去回礼”。

刘备见他说得虚假,干脆给诸葛亮留书一封,让诸葛均转致,便离开了。

诸葛均后来因为二哥的关系,在蜀汉做到长水校尉。

刘备回新野路上,又“碰见”一人:孔明的老丈人黄承彦,自称是来看孔明和女儿的。

刘备恍然大悟:原来孔明离家,是为了躲老丈人的——不过安排黄承彦出场,正是为了让刘备此行不至于太“走空”。

孔明庄上门庭若市,来来往往,这哪里是“隐居”的气氛?

刘备回新野过年,转眼开春。刘备又来新野请孔明,这是“三顾”了。

注意,“三顾”与“二顾”之间,隔的时间远远比“二顾”与“一顾”的间隔长,刘备是给诸葛亮充分的时间考虑,也给他有可能的回访留空。

诸葛亮果然没有回访。

这个举动有什么意味呢?如果孔明回访,很可能是回绝刘备的邀请。不回访,则说明孔明已决定辅佐刘备,他的举动,仍是自抬身价而已。因为,刘备来访两次,又留了书信,孔明却既不回访,也不回信,这是非常反常的。如西晋时李密拒绝司马炎的征辟,上《陈情表》,说明情况,予以拒绝。刘备不是大奸大恶、人神共愤之人,孔明没有必要表现得避之不及。

惟一的答案就是:孔明已经下定决心出山了。

刘备这次“三顾”前,关、张劝他不要去,张飞说俺们兄弟三人,纵横天下怕过谁?刘备知道,此前他不能纵横天下,正是因为自己坚持玩小圈子,不能接纳能人,才导致事业无法做大的,所以举出姜子牙的故事,明确表示自己请诸葛亮出山,就是要让他当军师,日后当丞相的。

这次,诸葛亮终于没有躲,却又装睡,让刘备客串了两小时的门童,才出来拜见。

诸葛亮为什么要反复考验刘备的诚意?原来,此前他对刘备的背景也已经掌握,知道刘备是枭雄,是很反复的一个人,而且有排斥陈登、激杀吕布、出卖袁绍的例子。所以,他要考验一下刘备的决心。

刘备用常人所不能的隐忍,通过了考验。

于是,相见之后,诸葛亮先不说同意出山与否,而是推出了他的《隆中对》。摘编自《左手翻史书》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0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