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汉宣帝刘询的杜陵遗址探究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汉宣帝在世能知晓民间的疾苦,便躬行节俭,节省开支,改革政策,使得当世的皇朝能够保持着兴盛。可惜于公元前49年得病,安排好后事之后便驾崩了,当了25年的皇帝,享年43岁,葬于杜陵。

杜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杜陵原上。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僪、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

据专家考古研究:汉宣帝陵封土底部边长172米,顶部边长50米,高29米。陵墓居陵园中央,四面正中各有一条墓道通向地宫,四条墓道的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墓道底部为斜坡墓道,均填土夯筑。陵墓周围筑有墙垣,四面墙垣正中各辟一司马门。陵冢东南575米为王皇后陵,其封土及陵园形制与杜陵相近,只是规模较小,建筑也较简陋。杜陵从葬坑发掘面积虽小,但出土的数以百计的裸体陶俑和车马器、兵器、金饼、建筑材料以及其他铜器、陶器、漆器等,显示出西汉帝陵极为丰富的埋藏内涵。杜陵既对西汉前期帝陵礼仪制度有所承袭,又对后代帝陵发生影响,在汉代帝陵中具有代表性。杜陵的发掘使我们对汉代帝王陵墓的陵区以及礼制建筑的布局、形制有了清楚的认识,表明了西汉帝陵是当时都城长安的缩影,其陵园形制、布局是仿照皇宫进行建造的,使我们对汉代帝陵有了直观地了解。

陵园平面方形,边长433米。墙夯筑,基宽8米。四面正中各辟一门,门址通宽85米,进深20米,由门道、左右塾和左右配廊组成。门道宽13.2米,底铺素面方砖,正对陵墓羡道。门道两边为左塾和右塾。左右塾外侧,分别与左右配廊相连。王皇后陵的陵园及其门址形制与杜陵陵园基本相同,唯其规模较小,边长 330米。

寝园位于陵园东南,四周筑墙,北墙利用陵园南墙东段(即陵园南门以东的南墙)。平面长方形,东西173.8米,南北120米。辟有南门3座,东门和西门各 1座。寝园里有寝殿和便殿两大组建筑。寝殿是寝园的主体建筑,位于寝园西部,东西107.8米,南北110.6米,面阔十三间,进深五间。周施回廊,地铺素面方砖,廊外有卵石散水。便殿在寝园东部,是一组多功能的建筑群,由殿堂、院落和成套的房间组成,有周密的地下排水设施。寝园南部有大面积的房屋建筑,当为守陵者住所。王皇后陵寝园在王皇后陵园西南,形制与杜陵寝园相近,规模较小,东西 129米,南北92米。

陵墓居陵园中央,封土覆斗形,底部和顶部边长分别为 175米与50米,高29米。四面正中各有一条羡道通向地宫,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宽 8米,底部在封土边处深达20米。与宣帝合葬的王皇后陵墓在杜陵东南 575米,又称东园,陵墓封土亦为覆斗形,底部和顶部边长分别为 145米和45米,高24米。

陪葬墓现有封土者62座,分布在杜陵东南、东北和北部 3处,其中以东南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分布密集,排列有序。根据文献记载,陪葬的有大司马车骑将军张安世、丞相丙吉、建章卫尉金安上、中山哀王刘竟等。

陵邑位于杜陵西北2.5公里,平面长方形,东西2100米,南北 500米,是西汉诸陵邑中人口较多的一座城邑,居民中有不少“随帝陟陵”而居的达官显贵。刘询是从西汉长安城的监狱里走出来的帝王,他深知民间疾苦,平民思想较浓,当政时勤政爱民,天下殷富,结束了汉匈奴两族一百五十年敌对状态,史称“宣帝中兴”。在他的手里西汉万民度过了最后的美好时光,后来王莽改制,赤眉军打进长安,专挖汉帝王的陵墓,惟独留下了杜陵,可见老百姓对他的爱戴。杜陵南6.5公里处有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平君的陵墓,比杜陵小,故称小陵。古代“小”与“少”通假,俗称“少陵”,因此后人把之间的原称为“少陵原”或“杜陵原”。

汉宣帝的统治使得汉朝更为的强盛,可惜啊!在当时,谁也挡不住病魔的侵蚀,只能在病痛的折磨下死去,纵是如此,汉宣帝也能名流千史。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7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