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第四节 罪未罪兮误终身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面对刘长的先斩后奏,汉文帝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治刘长的罪,砍了他的人头,以敬老丞相在天之灵;二是不治刘长的罪,默认他的所作所为,以削高祖之绿帽辱。
  当然,刘长也没有闲着,他为刘长进行了“法辩述”,详细陈述了杀死审食其的三点理由。
  1.他的生母以前居住在赵国,贯高等人谋反之事与她毫无瓜葛,审食其明明知道其中原委,却不肯入宫禀报,致使他的母亲含冤而死。审食其缄其口,这是第一条罪。
  2.赵王刘如意母子枉遭毒害,审食其身为吕后身边的大红人,理应据理力争,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但他却眼睁睁看着赵王喋血和“人彘”事件上演。审食其二缄其口,这是第二条罪。
  3.吕后册封吕氏一族为王,危及刘氏,审食其却眼睁睁地看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吕刘进行火拼。审食其三缄其口,这是第三条罪。
  最后总结:审食其前为辟阳侯后为右丞相,身受国恩,不思图报,于国家命运在水深火热之时,该出手时不出手,该说话时不说话,三缄其口,恶贯满盈,罪不可恕。
  汉文帝本来就对审食其没有好感,现在见刘长陈述得头头是道,再加上疼爱这个唯一的弟弟,于是默认了他的行为,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不治刘长之罪。然而,有罪不治的后果是:刘长回到封地后日益骄恣,作福作威。
  于是乎,各地的告状信如雪花般飞进了汉文帝的办公室,汉文帝没辙了,总得表示表示吧!他于是写了一封信对刘长进行了“忠告”:骄恣有害健康。
  刘长对皇兄的“忠告”采取的办法很简单,三个字:耳边风。汉文帝见自己的弟弟不给面子,也不生气,又劝刘长的舅舅写了封信给刘长进行“劝告”。
  刘长对“准舅舅”的信采取的办法同样很简单,四个字:置之不理。只是后来给他写信的人多了,他才决定给皇兄一点颜色看看,谁叫你爱管闲事呢?于是,他派人秘密入关中,勾结蒲侯柴武的儿子柴奇同谋造反。并且立下约定:在长安北方的谷口行事。
  柴武已好多年没有打仗了,正手痒痒,名将一出手就是非同小可,他给刘长制订了一个“四面合围”长安的铁笼计划:南联闽赵、北通匈奴、东边有我,西边有你,如此大计可成也。
  刘长很是高兴,马上就对柴武的信史开章进行了很高的奖赏,封妻荫子不在话下。那信史一高兴之下,也许是喝多了,便把谋反的事给暴露出来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马上传到朝廷去了。
  直到这时,汉文帝还是对自己的弟弟抱有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于是只派人去抓开章。刘长听到风声,马上就来了个“杀人灭口”,可怜开章才刚开始享受荣华富贵,便一命呜呼了。
   开章死后,已是死无对证。汉文帝没辙了,只好召刘长入宫去“解释”这件事。刘长当时还在谋反的筹备阶没,为了不打草惊蛇,只好硬着头皮进京了。一到京 城,汉文帝便名人对刘长进行了“突审”,在猝不及防下,刘长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实交代了自己犯罪未遂的全部事实。最高人民法院依照大汉帝国刑法第××条 规定,判处刘长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于这样的结果,汉文帝大为不满,他驳回法院的判决,重新派人进行复审。复审的结果还是一样,这下,汉文帝没辙了,本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直接进行了改判:撤去刘长淮南王的爵位,贬为蜀郡严道县邛邮去当平民,其余参与谋反的人一律斩首示众。
  按汉文帝的意思,让他这个超级可爱的弟弟去汉中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锻炼锻炼,如果他能迷途知返,真心悔改,再让他重新做他的王爷。
  由上可知,汉文帝对这个弟弟可谓仁至义尽,但事实证明,这只是汉文帝单方面“一厢情愿”的想法,刘长已采取了“破罐子破摔”的对策,在去蜀中的路上,他就进行了绝食表示对皇兄的严重抗议。
  刘长虽然沦为布衣,但却认为去蜀中吃这些东西就是“嗟来之食”,于是他拒绝饮食,最终被活活饿死。刘长死后的连动效应是,从此民间谣言四起: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对此,已深感“后悔”的汉文帝为了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其仁德的荣誉,追谥刘长为厉王,封刘长的大儿子刘安为淮南王(袭承刘长爵位),封刘长的二儿子刘勃为衡王,封刘长的三儿子刘赐为庐江王。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6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