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秦二世诛杀李斯共用了多少酷刑?李斯死得有多惨?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他由一无名小吏,凭借着自己的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一步步走到秦国丞相的位置上。可是最后却被著名宦官赵高污蔑谋反被判处具五刑,诛三族,可谓惨矣!

李斯不仅是辅助秦王横扫天下的政治家,也是小篆的发明人,现在泰山石刻据说好多都是他的手笔,同时他的文章水平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家应该读过他的《谏逐客书》,鲁迅就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就这样一个大人物竟被指鹿为马的小人赵高陷害,被腰斩于咸阳。

那么具五刑,诛三族到底是怎样的一系列刑罚,到底有多残酷呢?

诛三族我们不多说,单说真正施刑在李斯本人身上的具五刑。

具五刑按照时间划分,有奴隶社会具五刑和封建社会具五刑。而李斯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最初期,其受到的具五刑还是奴隶社会的具五刑。

具五刑主要包括黥、劓、刖、宫、大辟,除此之外,具《汉书 刑法志》记载还有醢、笞杀、断舌等。《刑法志》曰: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

下面我们具体看一看这些残酷的刑罚。

黥刑,也叫墨刑,即是先用利刃割破犯人的面部,然后涂上墨水,等伤好了以后,就会留下深黑色的伤疤。这种刑罚我们在电视上经常见到,比如水浒传里的武松林冲等。

劓,是个会意字,劓刑顾名思义就是用刀把犯人的鼻子生生割下来。

刖刑就是把人的脚砍下来,有时候也包括手,这要看行刑官的心情了。

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如果想当太监就必须经过这一步。不过宫刑作为一种刑罚,主要是针对那些犯罪之人,尤其是对犯淫罪的人施刑的一种破坏生殖器的刑罚。

大辟

亦即死刑,它是具五刑中最要命的刑罚。大辟的具体手段不固定,根据施刑这的喜好,它可以是杀头,也可以是绞刑,还可以是五马分尸等。

醢刑是比较残忍的一种刑罚。它一开始是将活着的人放入臼中,用粗木棍或铁棍活活捣死,可能是施刑者见这种刑罚过于惨不忍睹,后来就改为先把人杀死,将其分尸,再放入臼中捣为肉泥。

笞刑

笞杀相对于醢要温柔的多了。它就是将人脱光衣服,用笞棍活活打死。

断舌

这一刑罚就是将那些口出狂言,诽谤领导之人的舌头割下来,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刑罚。

李斯被诬陷后就受到了这样的具五刑。(实际上是八刑)

除此之外,李斯还被腰斩于市,也就是说,把李斯折磨致死,总共用了以上九种刑罚,实在是惨不忍视!

秦二世为什么要处死李斯?

李斯是战辊时期的名相,秦朝的建立他功劳很大;但是秦朝的灭亡他也同样难逃厄运。李斯自己也没有落好下场,最终被赵高陷害满门抄斩。

公元前210年的冬天秦始皇不甘寂寞,再次行天下。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随从,留右丞相冯去疾守摊,处理朝廷政务。始皇的小儿子也一同随行。

当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行进到平原渡口时,秦始皇突然发病,而且病重一日甚过一日。秦始皇大约也觉得自己不行了,便让赵高代为起诏书给当时正率兵在塞北防御匈奴的公子扶苏,叫人快到咸阳赶主持参与父皇葬礼。这也就是说,秦始皇要把自己的帝位传给扶苏。诏书写好加封之后,暂时交给赵高掌管,还没有来得乃交给使者送出,秦始皇就一命归西了。

丞相李斯认皇上死在外边,怕诸公子闹事,天下陡生变乱,便严密封消息,秘不发丧。叫人把秦始皇的棺木载在?凉上(帝王或权臣的卧车。有窗户,关上则温,打开则凉),由秦始皇生前宠幸的宦者陪乘,其也人一律不许可证靠前,像平时一样给秦始皇送吃送喝。百官?事如故,宦者从?凉车中准其?事。因此,众多人中只有胡亥赵高及受宠的宦者五六个知道皇上以不在人世了。

秦始皇一死,赵高认为天赐良机,便与一起密谋,准备假借始皇的命令,杀掉扶苏立胡亥为太子。商量度好了以后,赵高就去找李斯,对说: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书信和符玺,现都攥在胡亥手里,皇上已死灰,无法活过来,要定谁是太子,就凭你我两从也。你看这事怎么办好?但李斯并不买帐,说:你怎么说出亡国丧家的话呢!这不是为人臣的所能说三道四的!赵高见李斯一本正经,就给他下了一剂重药:丞相先别急着回答。先想想,你那方面能和蒙毅将军相比。你自己琢磨,公子扶苏是信任你,还是信任蒙毅呢?李斯听了默不作声。赵高又进一步引李斯上道,说:公子捧苏登上持久宝座后,我敢肯定,必用蒙恬为丞相,到时候丞相您又怎么办呢?你好好考虑,把这件大事早点定夺下来。

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活了,于是,二人合谋伪造秦始皇给丞相的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太子,篡改始皇给扶苏的信,斥责扶苏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屡次上书诽谤皇上;蒙恬失职,不能及时规劝扶苏改邪归正,二人一并赐死。等到派去的使者回来,知道扶苏和蒙恬死的死、关的关,终于放了心里的大石头,这才给始皇公开发丧,并且立胡亥为新皇帝。李斯费尽心思,终于保住了自己的丞相子。

随后赵高又哄骗秦二世说:先帝君监天下日久,故群臣不敢为非作歹,邪说蛊惑。天子之所以贵,有威权,是因为群臣只闻其声不见其面,故自称为‘朕’何况陛下下当年轻,刚刚即位,不一定对每件事都了台指掌,万一在趄廷上措置不当,给大臣留下活柄,这不是昭示神明于天下的女孩子办法。不如深居宫中,同熟悉法律的近臣及侍中,一起处理政务,事情就有了缓冲的余地。这样一来,大臣就不敢上?没有有把握的事,天下的人都会称颂陛下是圣明的君主三世采纳了赵高的计策,便不再上朝面见大臣,整日泡在宫中。国家所有的重大事情,都有由赵高出面裁定。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6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