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是劳民伤财还是作用巨大?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此前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

秦始皇修建长城,到隋朝,历时八百余年了。在这八百余年里,历代王朝都在利用长城进行防御,抵挡北方的游牧民族。长城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防工程吧!可惜如此伟大的国防工程,竟然给无数人贬损、诋毁。说什么长城无法抵挡住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长城让中原王朝丧失了进取心之类的……

有的时候,我很想问问那些鼓吹长城让人没了进取心的专家,在生产力极端落后、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极其落后的封建时代,以步兵为主的农耕中原王朝,怎么去深入漠北草原去打,后勤运输怎么保障和解决,难道靠着以战养战去北方游牧民那里抢夺吗?先不说这些游牧民有马匹的机动优势,你未必能抢劫的了,就光说即使抢到了,以米粮为主食的农耕民士兵能吃的习惯牛羊肉吗?

事实上,正是有了长城才使得中原王朝有了退可守、进攻可以作为前头碉堡的作用,如果有了长城或者掌握了长城,那么农耕王朝在防守的时候就可以依托长城布置兵力利用城池抵消游牧骑兵优势;如果是游牧民攻克长城入关抢劫而农耕王朝要进行防守反击,那么由于长城的原因就可以实现经过判断游牧骑兵退回的大致路线方向,从而事先做出判断并利用快速的马上步兵到达关键城池进行围堵,进而为打歼灭战做好准备;如果要进行主动进攻,那么就可以利用长城作为前进堡垒囤积物资――明永乐帝的几次北征就是如此。

虽然有人说长城多么不堪,可事实上游牧部落对长城才是最痛恨,因为如果没了长城,他们可以随处进入中原腹地进行抢夺,而有了长城他们所选择的路线就受到限制,而中原王朝也可以由此,做出判断,不同地方布置不同的兵力。历史事实已经表明,历代凡是掌握长城的朝代都能长时期统治且大部分时间对于北方游牧民不至于被动,而没有长城控制在手的如北宋,整个朝代面对北方游牧(确切的说是半游牧、半农耕社会)政权如辽国都是相当被动。这其中,若说从中受益最大的,可能隋朝了。

可以这样说,若没有长城,隋文帝未必能完成统一,隋朝的国力将会在与突厥的大战中给消耗一空,无力灭南陈,完成统一。汉朝建立之初,面临一个强大的匈奴。不过,那时的汉朝统一了全国,可以把国力集中在一起,用来抵御匈奴。隋朝建立之初,北有强大的突厥,南有实力不弱的南陈。隋朝夹在中间,南北受敌,难以应付。在当时,突厥已经统一了大漠,雄视北方,虎视中原,一有机会,就会杀入中原。当隋文帝登基的消息传到大金山后,突厥的可汗认为这是难得的良机,隋文帝的根基不稳,内部不和,无力与突厥对抗,率领十余万大军,杀奔隋境。

突厥的可汗打算很不错,他确实找准了隋文帝的弱点,当突厥大军杀来时,隋朝人心惶惶,难以自安。好在,长城还在隋朝手里,隋文帝下令调集大军,凭借坚固的长城进行防守,最终让突厥没有得逞,不得不退军。这件事情,让隋文帝意识到了突厥对隋朝的巨大威胁,趁着突厥退走的有利时机,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修长城,把长城打造得固若金汤。大量的隋军在长城沿线布防,突厥人虽然多次进攻,最终没有成功,只能止步在长城下。

稳固了北方情势,隋文帝这才集中精力灭南陈。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南陈平定了,得到南方土地人口,隋朝的实力急剧提升,远远超过了突厥。情势对隋朝有利了,隋文帝决定改变对突厥的策略,采取“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调集大军――以长城作为进攻堡垒,对突厥大举进攻,甚至开皇20年,隋军大举进攻大漠,打得突厥死伤惨重。大将史万岁,更是打到突厥的老巢大金山,追杀突厥的可汗数百里。

这一年,隋朝在对突厥的战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此战之后,突厥可汗不得不要求停战,来隋朝拜见杨坚,称杨坚为圣人可汗。在隋文帝的努力下,强大的突厥帝国最终分裂成东、西两部分,突厥帝国开始衰弱了,自此以后,突厥基本上不在在边界上挑起事端,边关安宁,突厥不敢犯边,所以隋军在长城上的驻军很少了,一直到隋炀帝的征高句丽失败而国力大衰后,突厥人觉得有机会了,所以开始逐渐骚动起来了。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6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