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2介之推不言禄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介之推不言禄文选制作: 翁春文 学 与 传 媒 学 院标点•晋侯赏从亡者, 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 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 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 而二三子以为己力, 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 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议其罪, 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以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难以处矣。 ”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 对曰: “尤而效之, 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 不食其食。 ” 其母曰: “亦使知之, 若何? ” 对曰: “言, 身之文也; 身将隐, 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 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女偕隐。 ”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 以绵上为之田, 曰: “以志吾过, 且旌善人。 ”以死谁注释• 1、 晋侯: 晋文公, 公元前637-前628年在位。• 从亡者: 晋文公重耳在做公子的时候,因避家难, 逃亡在外十九年, 群臣跟随因避家难, 逃亡在外十九年, 群臣跟随出亡, 所以说从亡。

从1、 张良是时从沛公。• 臣从其计。 ”吾欲与子从政• 2、 吾欲与子从政。2• 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 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 5、 与从父嵩俱为三公。• 6、 衡从其亩。• 7、 毛遂曰: ‘从定乎? ’ 楚王曰: ‘定矣。 ’• 8、 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辨析】 从, 纵。• “从” 指“南北方向” 、 “合纵” 及“放纵” , 后来写作“纵” , “纵” 是“从”的区别字。 “从” 作“随行, 侍从” 讲,的区别字从作读“纵” , 意思是“使···从” 。随行, 侍从讲,从容• (1) “熟知余之从容。

”• (2) “良尝闲, 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3) “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3)”亡• (1) “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臣尝有罪, 窃计欲亡走燕。 ”• (2)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 (2)•• (3) “得与亡孰病? ”• (4) “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 (5) “吾今日死, 公亦随手亡矣。 ”• (6) “心之忧矣, 曷维其亡。 ”(7) “河曲智叟亡以应• (7)河曲智叟亡以应。“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则物力必屈。 ””•• 【辨析】 亡, 奔。• “亡赵” & “奔赵”【辨析】 “遗• 【辨析】亡失”遗, 亡, 失。

• “荆人有遗弓者。 ”• “杨子之邻人亡羊” ,• “人又亡铁者, 意其邻之子” 。• “失道寡助” 。• 2、 介之推: 重耳的微臣。 姓介名推, 之是助词。 古人在姓名中往往加“之” 字,如《论语》 中孟之反, 《左传》 中宫之如《论语》 中孟之反, 《左传》 中宫之奇。• 不言禄: 不谈论禄赏。• 3、 及: 达到、 涉及。• 4、 献公: 晋文公的父亲。• 唯: 仅、 只。惠• 5、 惠: 晋惠公夷吾。 怀: 晋怀公子圉5晋惠公夷吾怀晋怀公子圉• 外: 指诸侯国。 内: 指臣民。• 弃: 厌弃、 丢弃。• 6、 绝: 灭亡。绝• (1) “读《易》 , 韦编三绝” 。• (2) “三十日不还, 则请立为太子, 以绝秦望。 ”• (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绝境, 不复出焉。

• (4)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 (5) “佗之绝技, 凡此类也。 ”• (6) “振乏绝。 ”• (7) “五绝” (五言绝句) 。• (8) “佛印绝类弥勒。 ”绝• 《史记·滑稽列传》 :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折骨绝筋, 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 《荀子·修身》 : “折骨绝筋, 终身不可• 《荀子 修身》 :• 《吕氏春秋·知度》 : “绝江有托于船。 ”• 《诗经·小雅·正月》 : “终逾绝险, 曾是不意。 ”•(泛指) 断绝横渡、 穿过尽极尽、 极(诗歌体裁) 绝句• 断丝••【辨析】 绝, 乏。• 二者都有缺乏钱财的意思, 区别是:行而无资曰“乏”• 行而无资曰乏居而无资曰“绝”。

居而无资曰绝。• 7、 而: 连词, 连接的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选择关系。 “而” 可以不译。• 8、 实: 副词, 真正、 实在。• 8、 实: 副词, 真正、 实在。• 置: 立。• 之: 指代晋文公。• 9、 而: 表转折关系。• 二三子: 指从亡者。• 10、 不亦···乎? : 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用委婉的反问语气, 表示肯定的意思。相当于现汉的“不也····吗? ” 或“难道相当于现汉的不不是···吗? ”吗或难道• 诬: 欺骗。诬• 1、 《韩非子·显学》 : “非愚则诬也。 ” ----欺骗, 言语不真实。• 2、 《宋史·秦桧传》 : “其顽钝无耻者,• 2、 《宋史 秦桧传》 :率为桧用, 争以诬陷善类为功。

” -----捏造罪状陷害人。其顽钝无耻者,窃• 1、 “吾先君文王克息, 获三矢焉, 伯棼窃其二。 ”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 贤于长安君。 ”• 2、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 贤于长安• 2、• 3、 “窃载与之齐。盗• 1、 盗名不如盗货。• 2、 “季康子患盗。 ”“大盗移国•大盗移国。”贼• 1、 贼夫人之子。• 2、 使鉏麑贼之。反不讨贼• 3、 反不讨贼。3偷• 1、 “赵孟将死矣, 其语偷, 不似明主。 ”• 2、 “善为国者, 仓廪虽满, 不偷于农。 ”3、故旧不遗, 则民不偷。• 3、 “故旧不遗, 则民不偷。 ”• 4、 “使百吏免(勉) 尽(尽力) 而众庶不偷。 ”• 5、 、 “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 6、 “楚有善为偷者。 ”【辨析】 盗、 贼、 窃、 偷。• 用做动词时, “盗” 指偷窃, “贼” 指毁害。 《荀子·修身》 : “害良曰贼, ···窃货曰盗。 ” 用作名词时, “盗”贼窃货盗指偷东西或窃取声誉的人, 而“贼” 则引申为乱臣或攻杀抢劫的人。用作名词时盗• “盗” 与“窃” 比较, “盗” 通常指偷东西的人, “窃” 通常指偷东西的行为。• “偷” , 先秦同“盗” 不是同义词。 汉代以后才有偷窃的意思, 并可通“盗” 构成同义联合式的复音词: 《论衡·答佞》 :成同义联合式的复音词“偷盗与田、 商同知, 偷盗以欲自劾也。

”论衡 答佞• “盗” 字又作动词的修饰语, 表示私自或偷着干某种事情。 《论衡·骨相》 :“通有盗铸钱之罪。 ”• 12、 况: 连词, 何况, 况且。 表示更进一层。• 13、 义: 指公正、 合理应当做的。 名词• 13、 义: 指公正、 合理应当做的。 名词用如意动用法, 以···为义。• 14、 赏: 赏赐、 奖赏。 奸: 邪恶、 狡猾。• 15、 蒙: 欺。 处: 同处于朝。奸• 1、 “奸王之位, 祸孰大焉? ”“又奸先王之理。 ”“吕尚盖尝穷困• 2、吕尚盖尝穷困, 年老矣, 以渔钓奸周西伯。 ”•2年老矣以渔钓奸• 3、 “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 ”• 4、 “奸钱日多, 五谷不为多。 ”• 5、 “赏善罚奸, 国之宪法也。

”【辨析】 奸、 姦• “奸” 的本义是干扰, “姦” 的本义是邪恶。• 后来“姦” 也可以写作“奸”• 后来姦也可以写作“姦” 简化为“奸” 。现在奸。 现在• 16、 盍: 何不的合音词。• 17、 怼: 怨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前置。前置• 18、 尤: 动词, 指责、 责怪。• 19、 焉: 兼词, 于是、 于之。尤• 1、 “非臣之尤, 谁任其咎? ”• 2 、 “人, 动物之尤物。 ”“居处恭俭• 3、居处恭俭, 食饮被服尤节约。3食饮被服尤节约”• 21、 若何: 固定结构, 问情状、 商可否。做谓语。• 22、 言, 身之文也: 判断句。• 22、 言, 身之文也: 判断句。

是: 指事代词。 作主语。•文• 1、 “物相杂故曰文。 ”• 2、 “今陛下能偃武行文, 不复用兵乎? ”“故文反‘正’ 为‘乏’ ”• 3、故文, 反正3为乏。• 4、 “未尝不临文嗟悼。 ”• 5、 “皆衣文衣而武康乐” 。• 6、 “文身断发。 ”• 7、 “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章• 1、 “青黄杂糅, 文章烂兮。 ”• 2、 “文章尔稚, 训辞深厚。 ”• 23、 偕: 共同。• 24、 绵上: 晋国地名。 为之田: 双宾结构。 给他作为祭田。 之: 指代介之推。构。 给他作为祭田。 之: 指代介之推。• 25、 志: 记载。主题• 文中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求俸禄, 不图功名的品德。 在晋文公流亡的过程中,介之推伴随多年, 当晋文公返国为君之介之推伴随多年, 当晋文公返国为君之时, 随性的群臣居功邀赏, 唯独介之推超脱于纷争之外, 并在其母的赞赏支持下, 偕隐与绵山。 介母的三番设问, 意在考验其子, 并非指使其子去追逐名利,作者笔法新奇, 值得玩味。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4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