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晋灵公怎么死的?晋灵公之死揭秘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赵盾与晋灵公之间的冲突,其祸根起于立储之争。
  晋灵公本来是晋国太子,合法的君位继承人。由于晋襄公英年早逝,当时还是太子的晋 灵公年纪尚小,史书上没有记载其具体的年龄。从当时他母亲穆嬴还抱着他东奔西跑看,年龄应该不会超过五六岁。由于太子年幼,执政大臣赵盾想另立公子雍。只 是因穆嬴夫人的苦苦哀求,晋灵公才勉强保住君位。这也为后来晋灵公与赵盾的冲突埋下祸根。
  年幼的晋灵公即位第二年,就想撤掉赵盾中军总司令的职位。
  这时晋灵公还是个娃娃,不可能有什么主见,这个主意很可能出自母亲穆嬴夫人。只是这个阴谋策划得实在拙劣,为了削夺赵盾的权力,士成为接替中军元帅的人选;同时提拔梁益耳、箕郑父和先都三人。
  这个计划不仅仅是向赵盾夺权,也是对军方高层的大规模改组,涉及三军高级将领的利益。这无疑为激化军队高层的矛盾,以及众卿家的博弈,甚至自相残杀铺平道路。目的是削弱军队在政治中的绝对领导地位,重新夺回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
  阴谋的拙劣之处在于打击范围太广了,别忘了军队仍控制在元帅赵盾与副元帅先克手中。赵盾不必亲自出面,先克也要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挺身而出。
   先克很聪明,他并不直接反对晋灵公的计划,只是旁敲侧击:“狐氏和赵氏两大家族对晋国有巨大的功劳,作为君主,不可以废弃他们的功劳。”这句话说得十分 高明,因为在立储之争时,狐射姑遭到惨败,远走他乡,狐氏集团已退出晋国政治核心。可是先克却将狐氏和赵氏两家同时抬出来,只是表明自己是持公正之论。而 真正意图却只有一个,即警告晋灵公,赵氏家族的功勋不可忘,赵盾之职不可撤。
  先克的表态使晋灵公的幕后黑手穆嬴夫人知道赵盾的地位一时间是无法撼动的,便不敢再提军队高层大换血的事。
  但是紧接着发生了一件血案,即中军副司令先克被刺杀身亡。
  以史书上的记载,先克被刺起因是他曾经霸占晋大夫蒯得的土地,蒯得一直想报仇。正好晋灵公要提拔箕郑父、先都、士和梁益耳四人,由于先克出面干涉,四人升迁无望。于是迁怒于先克,便与蒯得相勾结,策划了这起暗杀事件。
  历史真相是否如此?这实在很难令人相信。很明显,刺杀先克对于箕、先、士和梁四人并没有什么好处,顶多就是出口恶气。倘若只是一两人意气用事倒也罢了,如果四位军方高层都这样心胸狭窄并冲动行事,未免不合常理。
   笔者认为历史的事实很可能是先克之死主要是因为与蒯得之间的土地纠纷,蒯得背后有晋灵公和穆嬴夫人势力的支持。赵盾利用先克之死,罗织罪状,强加于箕郑 父、先都、士和梁益耳,使这四位高级将领全部遭到处决。这是对反赵集团的大清洗,并且借此赵盾给刚上任不久的晋灵公一个下马威,巩固自己在军队及政府中 的地位。
  晋灵公在君臣第一回合的较量中败下阵来,赵盾俨然成为无冕之王。他以大夫的身份主持诸侯会议,作为君主的晋灵公有一种被架空的失落感。
  然而晋灵公仍然拥有赵盾所没有的资本,即君主的宝座。
  随着晋灵公渐渐长大成人,他与赵盾的矛盾日益公开化。
   养尊处优的晋灵公从小在宫廷中长大,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这与其父襄公和祖父文公的经历有很大不同。他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多数世袭君主固有的陋习,如荒 淫、奢侈、残暴。还未成年的晋灵公有孩子气的一面,他喜欢在高台上用弹弓朝着台下的人群弹射。看到人们惊慌躲避的样子,他便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声。
  随着年龄的增长,巨大的权力培育出心灵的恶之花。他变得喜怒无常,对手下人动辄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或许这是一种发泄方式,以缓解被赵盾压制的苦闷。有一回,一位宫廷厨师献上的熊掌没有煮熟,勃然大怒的晋灵公立即下令杀死这个倒霉的厨师。
  这件事被冷眼旁观的赵盾所利用,他充分发挥舆论的力量。很快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国人对晋灵公的荒唐残暴深感失望。
  长大成人的晋灵公对赵盾的不满与日俱增,决心铲除如“夏日之夏”的晋国元帅。可是谈何容易呢?赵盾既把持着朝政,又是三军统帅;晋灵公既缺乏心腹之臣的支持,又没有军队力量可以利用,怎么办呢?
  他想出一个铤而走险的方法,即暗杀。
   晋灵公十三年的某日拂晓前,天空仍一片漆黑。一条人影偷偷潜入赵盾府中,藏身在一棵大树后。其他房间都灯火熄灭,唯有赵盾的房间已闪动着烛光,透过窗 户,可以隐约见到房内的摆设。其中只有简单的家具,没有奢侈华丽的摆设。朴实的案几上堆满竹简,后面一人端然正坐。身着官服,正在神情严肃地批阅文件。
  房里的人是中军元帅赵盾,屋外人是刺客麂。
   众人还在沉沉入睡时,赵盾已经开始了繁忙的一天。谁说杀手冷血呢?见到这一幕,麂不由感慨:“赵盾真是忠臣,即使居家也这样恭敬庄重。他是国家之福, 杀不得。可是我受命于主上,不杀赵盾便是违背君命。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无法选择,我还是自己了断吧。”说罢一头撞到树上死了。
  这则记载有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如果真如史料所载,麂自杀前所说的话早就随他的尸骨一同进入坟墓了,如何为他人所知?
  这里就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赵盾事先得知晋灵公派刺客前来暗杀,故意敞开房门。可是庭院四周一定布满埋伏,麂没有发现。但他临终前的自言自语,被埋伏在四周的卫兵听到,所以这些话就流传下来了。
  第二,赵盾原本并不知情。在凶手意外自杀之后,他就编了这么一个临终之言。并且故意向外界透露,以彰显自己的品格;同时放出对晋灵公不利的风声,为以后弑君制造舆论基础。
  由于刺客麂自杀身亡,赵盾抓不到晋灵公的把柄。
  晋灵公却慌了,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偷偷摸摸的暗杀不能得逞,干脆来个明目张胆的围剿。赵盾大权在握,晋灵公虽然贵为君主,但是要调动军队消灭赵盾显然是不可能的。一个阴险的计划出炉了,晋灵公决心利用宫廷卫队设下鸿门宴。然后邀请赵盾赴宴,在宴会上下手。
  经过麂刺杀事件之后,赵盾对晋灵公加强防范之心。然而这一次,晋灵公几乎得手了。此时的晋灵公正是年轻气盛,做事不免浮躁。在设下鸿门宴之前,他就应该想到如果没有得手,他必然难以逃过赵盾的报复。
  九月,秋高气爽。
  在晋灵公举办的酒宴上,杀气重重。
   这似乎是一次私人的宴饮,赵盾只带了一名武艺高强的护卫,名叫“提弥明”。提弥明站在堂下,密切注视着宴会的进展。宴堂上虽然觥筹交错,但是掠过一阵阵 的杀气。作为习武之人,有一种天然的直觉。提弥明预感到将会出现刀光剑影,他毫不犹豫地大踏步走上宴堂,对赵盾说:“臣子陪国君饮酒,如果超过三杯,就不 合礼节了。”暗示赵盾向晋灵公告退。
  晋灵公见赵盾想告退,一下狠心,放出暗号。突然有只猛犬不知从哪跑出来,直扑赵盾。很明显,这是 一只受过专门训练的杀人犬。迅疾如闪电,张牙舞爪。提弥明挡在赵盾身前,一边与恶犬搏斗;一边护卫赵盾撤向堂下。面对恶犬,提弥明全无惧色。拔出短刀,直 插入恶犬的咽喉,恶犬顿时毙命。
  晋灵公见恶犬失手,大呼道:“把赵盾拿下!”埋伏在厅堂两侧的武士一齐杀出。
  赵盾与提弥明一边拔剑战斗,一边后撤。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提弥明拼命抵挡,格杀多名武士。但是双拳难敌数十手,最终在格斗中被杀死。
   提弥明死后,赵盾身陷险境。晋灵公豢养的死士如潮水般涌来,围住赵盾。赵盾左格右挡,眼看就要抵挡不住的时候,只见对方阵营中,有一名武士突然倒戈。晋 灵公的卫士们只全力围攻赵盾,哪里想到背后居然有人猛插一刀。说时迟,那时快,那位倒戈的武士从背后下手。一转眼工夫,将围攻赵盾的武士全部斩杀,并对赵 盾大喊道:“元帅请跟我走!”赵盾一时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还是逃命要紧。便追随那位武士迅速逃出宫殿,摆脱追兵后逃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这时赵盾才缓过神来,刚要向救命恩人道谢,那武士却“扑”地跪在赵盾面前道:“恩公可还记得我?”赵盾定睛一看,觉得此人有几分面熟,但一时也想不起在哪见过。那位武士道:“恩公可记得曾在首山脚下救过一个差点饿死之人?”
   赵盾一听,猛地想起来了:“果真是你?”原来有一次赵盾到首山打猎,途中见有一人倒在树旁呻吟,便走到身边询问患了什么病。那人名叫“灵辄”,自称已经 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饿得一点力气也没有。赵盾赶忙拿了些食物给他吃,灵辄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把剩下的那一半留下来。赵盾很奇怪,问他怎么不吃完呢?灵辄 说:“我外出三年了,都没有母亲的消息,不知她是否还在人世。这里离我家不远,我想见到母亲总得带点东西。所以我留下一半的食物,准备带回家给母亲吃。” 赵盾听了很感动,于是安慰他说:“你尽管吃饱,我再给你准备一篮子饭和肉,让你带回家给母亲。”灵辄听后非常的感动。
  就这样,赵盾无意间成为灵辄的救命恩人。
  后来灵辄到宫廷里谋个差事,当上护卫。得知他的救命恩人竟然是当朝最有权势的赵盾,本来以为没有机会报答救命之恩。晋灵公为了除掉赵盾,命令卫队在宫宴中杀死赵盾。灵辄是有情有义之人,决心要拼死救护恩人并帮助他脱险,以报答救命之恩。
  赵盾听罢一阵欷,当年自己不过是举手之劳,无意中救了此人。今天得以脱险,全赖此人之助,真算是善有善报。他当下询问灵辄的住处,灵辄不做回答,只说道:“今日得以报恩,我心已足。”说罢扬长而去。
  这次赖灵辄与提弥明的拼死保护,赵盾总算躲过一劫。
   年轻气盛的晋灵公显然没有充分认识到鸿门宴会带来什么结果,两次谋害都未能成功,“夏日之夏”赵盾绝不会再给他第三次机会。如果说第一次晋灵公派麂刺 杀赵盾,尚没有把柄落入他人之手,那么这次公开的谋杀,只能将自己早早地送入棺木之中。赵盾杀机顿起,晋灵公的上台是仰赖赵盾的支持。能够让一位君主上台 的人,也有能力让这位君主垮台。
  晋灵公在九月晚秋为赵盾摆下的鸿门宴,使他生命的最后一季,注定只能是秋季。
  九月二十七日,赵盾的族弟赵穿在桃园杀死晋灵公。
  就在赵穿杀死晋灵公的时候,赵盾为了躲避弑君的恶名,假装成欲逃难到他国的样子,正逗留在晋国边界线附近。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赵穿谋杀晋灵公是出于赵盾的命令,但是赵盾假装成置身事外的姿态,仍然躲不过史官的笔伐。并且成就了一位史官的英名,这个人就是董狐。
   赵穿杀死晋灵公之后,赵盾从边境返回到了都城。虽然国君被弑,但是都城仍然显得很平静。作为中军元帅,也就是晋军总司令,军队牢牢地控制在赵盾手中,没 有出现什么异动。晋灵公的荒淫是众所周知的,国人对这位恶少年君主没有多少好感。这些年晋国仍然维系着霸主的地位,这在国人看来似乎是赵盾的功劳。即使是 晋灵公的亲信,在国君被弑后也纷纷地改变立场。赵盾见局面一切皆在掌控之中,心满意足,走进太史馆。
  中国从很早开始,就是一个历史观 念很发达的国家。在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均非常重视史实的记录,因而史官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史官的职责就是要如实地记下重大的事件,春秋时代便有“立功、 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倘若没有史官的记录,什么功啊,德啊,哪里能被后人所记得?赵盾突然想起来,后世如何评价自己那可跟史官的记录关系很大,便跑到 太史馆。
  太史董狐把写完的竹简递给赵盾,赵盾一看,竹简上刻了五个字:“赵盾弑其君。”
  赵盾看了心里非常不痛快,便说道:“这样记不符合事实吧,国君多次派人谋害赵某。赵某逃无所逃,只好选择避难国外。国君死时,赵某正在逃亡的途中,远离都城哩。”
  太史董狐刚正不阿,明知赵盾大权在握,仍然毫不畏惧,上前答道:“您是朝廷重臣,主政大夫,杀死君主的人乃是您的族弟赵穿。您返回朝廷后,对杀死君主的人又不问罪,那么请问弑君之事,如果不是您指使的,又是谁指使的?”
  赵盾听了后哑口无言,只好说了几句解嘲的话安慰自己:“唉,古诗里说‘我之怀矣,自诒伊’。这大概就是说我吧?”这古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呀深深地怀念着祖国,却给自己带来了忧伤”。我是一心为国的,可是你不理解我,说罢赵盾转身离开。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4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