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郑和为明代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郑和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在这期间尤其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和不仅给世界各国带去了精美的瓷器,同时网罗回各国方物。对于瓷器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从而使青花瓷器在永、宣时期出现了独特的风格。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多为***国家,为了适应外销,在瓷器上采用了大量的***风格的造型和纹饰。于是,郑和下西洋使得永宣青花瓷器在与***艺术相互碰撞、融合中形成了新的特色,被公认为我国制瓷史上的青花瓷之冠,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

一、明初的对外政策

明洪武初年,太祖因东南海上势力未靖,倭寇又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偶有出没,故在沿海实行海禁。成祖登基后,针对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下令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1}。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2}。海禁政策使得宋元以来发达的民间海外贸易迅速衰退。但明统治者又不甘心丧失其天朝上国、世界中心的地位,于是又实行了与海禁政策相配合的由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规定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 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船,既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3}其目的是造成万国来朝、四夷威服的形象,同时作为羁縻手段笼络海外诸国,造成有利于明朝安全的国际环境。通过一系列厚往而薄来的措施,吸引海外诸国纷纷前来朝贡贸易。在厉行海禁的情况下,这是中国当时与海外诸国经济往来的唯一渠道。但由于贡期、船数和贡道等的限制和其他原因,常出现缺贡不通的现象。所以明朝又不断派出使臣出访,携带大量货物赏赐通好的国家,并带回交易的货物与受访回赠的礼品,游说受访国派出使团免费搭船来朝。这一形式在郑和下西洋间达到了高潮。郑和下西洋打破了洪武时有来无往的局面,使朝贡贸易更加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明初海外贸易衰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部分影响,对促使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和贸易往来至关重要。在这当中,中国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日本当代著名学者三上次男在他的《陶瓷之路》中曾给瓷器以极高的评析,他认为陶瓷是跨越中世纪东西方世界的一条友谊纽带,同时也是一座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瓷器外销促进了国内瓷器的生产

郑和出使西洋,从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起,到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止,前后共七次(也有八次之说),时间长达二十八年之久。郑和每次出使都带去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麝香、金属货币等等,而在这些礼品中,瓷器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如《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外国志(四)》中记载:洪武七年冬,(中山王弟)泰期复来贡……浩言其国不贵纨绔,唯贵瓷器、铁釜……,文郎马神……初用旧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瓷器,尤好瓷瓮,画龙其外,死则贮瓮以葬……,敏真城……永乐中来贡……贵中国瓷器、漆器……,日落国……永乐中来贡……使臣奏求丝、夏布、瓷器,诏皆与之……,(沙瑶)物产甚饶,华人商其地,所伫仅瓷器、锅釜之类……。与郑和同使西洋的马欢、巩珍等根据其所见所闻分别写成了《赢涯胜览》和《西洋番国志》。据《西洋番国志》载,占城国所喜者中国青瓷盘碗等器及丝绫绢硝子珠等货,锡兰国甚爱中国麝香、丝、色绢、青瓷盘碗、铜钱,就以宝石、珍珠易换,祖儿法国中国宝船到……王即遣头目遍逾国人,皆以乳香、血竭……之类来易丝、瓷器等。在《赢涯胜览》中同样也有大量类似的记载。与此同时,明政府也需大量瓷器来进行赏赉。《明史》卷三百四《郑和传》中提到洪武十六年复遣使赐织金文绮三十二,瓷器万九千,其(真腊)王遣使来贡。十九年遣行人刘敏、唐敬偕中官带瓷器往赐。另外有(永乐)十六年贡象年二百枝及方物。遣官赐以勘合、文册及织金文绮三十二,瓷器万九千。正是由于海外市场的这种巨大需求,无形中极大的刺激了明初瓷器产量的增长。于是文献中才有了洪武二年,明太祖建御器场于景德镇之珠山路……大小窑六种,共二十座,后之嗣君相继增修,精益求精。至宣德时,已有五十八座之多,皆系官窑,专供御用……{4}的记载,可见永乐、宣德时窑场迅速增加。由于郑和下西洋时对外交流的主要对象是***世界,而青花瓷白地蓝花的装饰效果寓意纯洁高尚,深受***世界的喜爱。马欢《赢涯胜览·爪哇国》当中就有西洋诸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的记载。所以当时对中国瓷器来说,影响更大的是青花瓷器产量的激增。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3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