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宠爱和?和能满足乾隆的挥霍欲吗?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乾隆帝在其统治后期宠重和,当为人尽皆知的故事。他先后任命和为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和吏、户、兵三部尚书等官职,秉政达二十余年之久。乾隆后期的政治受到和的诸多影响。
据记载:时和公相,声威赫奕,欲令天下督抚皆奔走其门下以为快。一时,贵位无不仰其鼻息,视之如泰山之安,或恃为奥援极力攀附之。故而,随着和官职与官位的不断加升,其家也开始门庭若市。有人形象地描述道:和相当国,一时朝士若骛,和每日入署,士大夫之善奔走者皆立伺道左,唯恐后期,时称为‘补子胡同’。补子是官服,说的是官员奔竞结交和的丑态,而时风可见一斑。至于官员走和门径的具体情形,嘉庆时查办的两淮盐政徵瑞行贿案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两淮盐政是一肥缺,为了保住此缺,徵瑞供称:他于嘉庆元年(1796),和妻故逝时,馈银二十万两,彼时和意存见少,欲伊增至四十万,是以未收。而从前曾送过和二十万,当经收受。此外和交办缎匹物件等项,并奇巧之物,不可胜计。
和婪赃纳贿,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其一,官员在政治目的与利益的驱使下,或自上索贿,导致下官搜刮民脂民膏;或监守自盗,亏空国帑。其二,上行下效。和恣意贪婪,官吏争相效尤,有恃无恐。故乾隆后期的贪污大案,凡情节严重、手段卑劣者,多与和有关。
和为了满足乾隆帝的挥霍欲望,还挖空心思,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推出议罪银制度,规定凡官员坐罪,可以通过缴纳银两的方式得到豁免或减轻处罚,议罪银所得款项均入内务府各库,它增加了皇室的收入。然而,官员的贪污行径更加肆无忌惮,有人在缴纳议罪银后旋即再去婪脏索贿,形成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