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元朝通货膨胀原因探析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关键词】元朝 纸币;通货膨胀
元朝纸币制度初创时期,元政府执行严格的货币政策,币值稳定,收付畅通。但是,中国人创造了纸币,同时也创造了通货膨胀。由于所处历史条件的限制,元朝后期战争频发,自然灾害严重,为弥补赤字,元政府三次调整货币制度,兑换发行大额纸币,使得通货膨胀异常严重,民众生活于水生火热当中,可谓是经历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一、战事扩张,行赏浩大
元朝自开国以来,就开始连年用兵。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成吉思汗大举南征,短短两个月就耗用了军费50万锭,约合2500万贯,相当于唐大宝年间全国税收的10倍。同时,元代行赏的开支也极其浩大。据统计,1308年(至大元年),全年就共支出官俸至元钞5亿贯,超出了当年总岁入的一倍。
1324年,国内治安问题已经异常突出,各地起来反抗,开支继续增加。1329年,关中饥荒,米价每斗13贯,人们拿纸钞买米,稍有破损就没人接受。赏赐将士,每人竟达80锭之多,约4000贯。在汉唐时期,只有有功的大臣才可以得到如此大的数目,而在晋朝大臣们也难得拿到这么多赏赐,元末竟然一次性同时赏赐给13000人,合计5200万贯,这个数目足够宋朝初年全国使用两三年了。
二、经济萧条,赈灾赈贷
按照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在货币流通速度(V)不变的前提下,要保持币值稳定,那么货币发行量(M)和社会商品总价格(PT)就要成正比。但是在元代后期,一方面政府大量增发纸币,一方面社会生产萎靡严重,二者相互背离。按不完全统计,元代曾发生天灾513次之多;与之相随,土地的高度集中,租税负担严重,元末比元初的税额涨了20倍以上。这种情况下,农民经济状况日益恶化,死亡、流亡者众多,经济萧条。
对于天灾人祸,元朝多采用无偿赈济和赈粜的办法,有些地方还用借贷的办法筹集财物,此外还有代民还债等措施。例如,1261年,东平路行军万户严忠济向富人及管库借钱,代部民交纳赋税,总计欠富人437400锭,欠官库银15000余两。
三、动用准备,官运加价
元朝发行的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关键看其是否具有与纸币发行量相当的准备金,如果不能以兑现的方式调节流通中的纸币量,那么纸币就近乎废纸一张。在纸币刚刚发行时,元政府曾经是建立过准备金制的,但是到了1276年,王恽说 各处平准行用库倒到金银并原发下钞本课银,节次尽行起讫 。明确指出各处的金银逐渐被移作他用,发钞无所依凭,因而 钞所以日虚日轻 。
同时,因为要调换新钞,要支付百分之三的工墨费,有时候平准库路太远,官吏们还可能向商民勒索刁难,这就使得破钞不能调换新钞,从而产生价格上的差异。如1290年,在江淮和浙西,同是中统钞一贯,倘若边栏和金额的文字都完整无缺,那么可兑换1贯200文;倘若破损严重,导致字迹不清,那么只能兑换800文,一时就以这种行市进行流通,而不去管库兑换新钞。
四、官商勾结,高利放贷
太宗时期高利贷活动的猖獗程度是十分严重的,尤其以西域商人为代表的回鹘(维吾尔)人为主。就如同母羊生下羊羔,羊羔又成为母羊,母羊再生小羊羔,所以也被称为 羊羔利 。他们收取的利息非常高,以复利计算,一年利息一倍。借此债的官民深受其害,群臣纷纷上奏。太宗因此做出了代民偿债及放债取息以一倍为限的政策。
虽然有此规定,但民间习惯仍是年收对倍利息,这在元杂剧里可以看出。《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窦娥之父窦天章借蔡婆20两银子,一年后本利合计40两。《玉清庵错送鸳鸯被》中,李彦实府尹借刘彦明10个银子,一年后本利合计20个银子。
五、私钞泛滥,伪钞盛行
元代中业以后,发行并不统一。除政府正式的发行外,还有赏赐钞印的办法。例如1286年,张和朱清两人因为创办海运有功,受赐钞印,得任意发行,富埒朝廷。此外,还有一些临时的发行,例如泰定末年到致和年间,皇位争夺局面严重,叫有关机构刻板再印钞,直到天历元年才收回。随着蒙占政权的削弱,从事私造的人更加多了。
同时,伪钞问题也很严重。由于纸币的印造成本很低,所以伪钞是难免的。至元七年就规定:伪钞造得好,能够流通的,处死刑;造得不像,不能流通的,受流放远地的处分。但是在当时残酷的剥削下,人们还是冒死私印纸钞。史料记载,在大德七年十二月杭州等路的犯罪案件里,印造伪钞的就有88起,涉及274人。
六、章法混乱,朝令夕改
元政府虽然制订了一套十分完善的行钞制度,但却常常自坏章法, 失信于众。比如,虽然货币当局对倒换昏钞做了具体详明的规定,但当民众手持昏钞到平准库倒换时,负责的官吏们便结党营私,从中作梗, 易十与五, 累日不可得 。这样,民间的大量昏钞不能纳赋税,又不能交易货物,以致成为废纸,人民怨声载道。又如,元政府关于禁止民间买卖金银的规定和禁止铜钱使用的规定,一变再变,朝令夕改,为纸币的正常流通造成极大不便。
参考文献:
[1]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姚遂.中国金融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叶世昌.中国金融通史[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杨德华、杨永平.元朝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09)
作者简介:
郭峻峰(1989―),男,汉族,山西大同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金融史。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2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