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清朝汉地十八省为何不包括明朝的辽东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满清在入关之后,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将国家分为中国本部(关内的汉地)、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六部分,彼此界限明确,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也都泾渭分明。满清对汉地的管理手段,也有其他地区不同。满清只在汉人地区,搞行省制(设督抚)。而东北、新疆的设省,都是到了清末时期,其统治摇摇欲坠之时,才改设行省以加强控制。

  汉地的十八省,脱胎于明朝的直辖区域,按明朝的行政区划,俗称为“两京十三省”。其中,两京为京师(北直隶)与南京(南直隶),十三省(正式称谓为布政使司)为:山东(辽东都司,在行政上隶属於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

  满清入关之后,对大明直辖区域的行政区划稍作了调整。其中将江南省(即明朝的南京,俗称南直隶)拆分为江苏省(包括上海)与安徽省,湖广省拆分为湖南省与湖北省。另从陕西省析置出甘肃省(包括宁夏)。形成了俗称的汉地十八省,即:直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包括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包括台湾)、甘肃(包括宁夏)。

  对比清朝的汉地十八省与明朝的两京十三省,可以发现唯独少了辽东(辽宁)地区,那为何满清要将辽东给分割出去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满清要保障满人的利益。

  辽东地区,在战国时期,为燕国所有,延至秦汉时期。至三国时期,司马懿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割据辽东的公孙氏,而在辽东大肆屠杀,史载: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时有兵士寒冻,乞襦,帝(司马懿)弗之与。

  司马懿虽暂时解决了辽东割据之患,但同时也导致了辽东地区的人口空虚,致使,西晋以后,辽东地区渐为鲜卑、高句丽占据。至唐朝时期,虽灭了高句丽,而在当地设立安东都护府,但此时的辽东地区,早已非当初的汉族聚居地。甚至连辽东再度沦为少数民族(契丹)所有都显得悄无声息,而不像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那样有痛感,本质原因就在于唐朝时期的辽东地区并没有多少汉族百姓居住,跟西域也没啥区别。

  汉族再度进入辽东地区垦殖,实际上是到了明朝。有人感慨,“燕云十六州”丢失了有四百多年,实际上辽东地区的丢失却有一千年之久(这期间只有唐朝较为短暂的羁縻统治)。明朝时期,才正式开始向辽东地区大量移民,设立辽东都司(下辖25卫2州,2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行政上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

  所以,明朝的辽东(都司)跟唐朝的安东都护府不同。唐朝的安东都护府实质上跟明朝的奴儿干都司比较相似,都是羁縻统治。明朝的辽东,已经成为汉族人的熟地,而与内地无异。这也是明朝不能与后金(满清)议和的根本原因,在明朝看来,少数民族聚居的羁縻地区可丢,汉人的聚居地绝不可丢。所以,奴儿干都司等地区可丢,而辽东绝不可丢,一旦丢失汉人的聚居地,就丧失了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理论依据。

  满清虽入主中原,可是由于其人口过于稀少,文明程度也较低。所以,满清对能否占据中原(汉地),到底能占据多久?都不那么自信。故而,满清的国策就在于“制汉”(联蒙制汉),这也是满清必将成为阻碍我国进步的根本原因所在。说白了,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并没有一个整体上的国家认识。对满清来说,满洲(东北)才是其根本,而其区域不过是其征服的战利品而已。

  满清极其畏惧被汉化,而丧失自己的既得利益,在婚姻上也不与汉族通婚(准确来说,是旗民不通婚)。而辽东(辽宁)在地理上属于东北,又是东北开发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最适宜定居与垦殖。故在其入关之后不久,就将辽东的汉人或屠杀或驱逐至关内,而沿东北地区的边缘,开挖沟壕,并植上柳树,即所谓的“柳条边”。其目的就是为了严禁汉人进入垦殖,以预防将来在中原待不住了,还可以像当初的元朝退居大漠那样,回到东北另立为国。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1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