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对着母驼杀死了驼羔,成吉思汗诡秘而又残酷的密葬方式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据元末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成吉思汗下葬之后也便于日后能找到墓地,就在成吉思汗的坟上面对着一头母驼,杀死了一只驼羔,将羔血撒于其上,并派骑兵守墓,待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长出以后,墓地与其他地方毫无二致,无法分辨出墓地所在,守墓的士兵这时才撤去。成吉思汗的后代想念他的时候,就让被杀驼羔的母驼引路,如果母驼久在一个地方徘徊,哀叫,就说明这个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那么,成吉思汗为什么要实行如此诡秘残酷的密葬方式呢?

这与成吉思汗残酷的征战和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有关。首先,成吉思汗清楚地知道,无数生前不可一世的统治者其身后的坟墓往往遭到肆无忌惮的破坏,盗墓者或者是因为攫取墓中的财宝,或者是一种政治上的仇视,那么,作为杀戳无数的残酷征服者,成吉思汗有着无数的仇敌,为了免遭如此的厄运,选择秘葬理所当然。其次,蒙古族早期信奉的萨满教认为,生命是生、死、再生的过程,人只是自然界的一份子,死后回归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人间万物都有灵和灵魂,人的灵魂藏在人的血和骨中,所以特别重视对血和骨的保存,人死后秘密埋葬,避免后人对其尸骨的干扰,是对死者生前灵魂的尊重。再者,依据蒙古族的风俗,他们认为祭奠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人将死时,他们的最后一口气灵魂将会离开人体而依附到附近的拓毛上,因此,他们一方面秘葬人的肉体,以免被侵扰。另一方面,大张旗鼓地祭祀帝王依附在驼毛上的灵魂,由此人死后埋葬遗体的所在,并不是后代祭祀的中心,也就没必要留下标记。当然,这也与蒙古人长期从事牧业,没有固定的所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不仅成吉思汗,包括以后的蒙古贵族、元朝皇帝,从来不建高大宏伟的陵墓,均实行秘葬,并且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这种其坟无冢,有墓无坟的丧葬方式,正是秘葬的具体体现。后世有关墓址的许多记录,多时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附会,与事实的真相可能相距甚远,加之年代久远,寻找成吉思汗墓显得异常艰难,这也正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成为千古之谜的主要原因。说到这里,难免有人会产生疑问,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明明坐落着著名的成吉思汗陵,蒙古人对其视为圣地,每年都要举办隆重的大祭祀仪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里为什么不是成吉思汗的葬地呢?它与成吉思汗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据介绍,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史称八白室,按一般的说法,这里并非成吉思汗的墓葬地,而只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六位夫人,还有儿子拖雷及夫人的衣冠冢。由于蒙古贵族有死后秘葬,不留坟冢的习俗,埋葬地点不为人知,无从祭祀,蒙古族为了纪念自己最伟大的领袖,在漠北高原最早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收集成吉思汗遗物供奉。八白室建成后,很长时间内并无固定的地点,大致是在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之间的高原上,随着蒙古族的迁徙而移动。后来,到了清朝初年,左翼中旗的札萨克额磷臣被封为多罗郡王以后,才把八白室迁到了他的封地郡王旗之内,八白室所在的地方遂命名为伊金霍洛,意思就是帝王陵墓(主人的陵园)。自从额U臣担任盟长,把八白室迁到这里以后,虽然后来又多次更换盟长,但成吉思汗陵的位置从未更动过,现在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了。1954年,人民政府特别新建了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陵殿,那么,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是否就是衣冠冢那么简单呢?

据中国最后一代的蒙古王爷奇忠义介绍(他也是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孙),成吉思汗陵不只是衣冠冢这么简单,它实际上更具有不寻常的涵义,奇忠义老人曾担任过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副盟长,几年前才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职务上退休。他介绍说,外人不知道位于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很重要,并不仅仅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成吉思汗的灵棺中有很多秘密。记得1954年大祭灵时,曾开过棺,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亲眼看过,里面确实有部分人骨。根据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后一口气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从奇忠义老人的叙述可以看到。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可能保存有成吉思汗的尸骨和负载着成吉思汗灵魂的驼毛(以萨满教的观点)。

从蒙古族的信仰来看,这里无疑是成吉思汗的灵魂之所,在蒙古人民心目中也自然具有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就如同基督徒之于圣城耶路撒冷、伊斯兰教信徒之于圣城麦加一般。由此,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不是成吉思汗的墓葬所在。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16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