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杨广三次东讨高丽的时间与战绩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炀帝到江都(今江苏扬州),次年二月由江都到达涿郡(今北京),部署讨伐高丽事宜。他命幽州总管在东莱海口(今山东掖县)造船300艘,同时,命令各地部队在涿郡集结,其中有江淮以南水手1万人,弩手3万人,H南排镩手3万人。五月,命河南、淮南、江南修造5万辆战车送到高阳(今河北高阳西),供运载衣甲幔幕。征发黄河两岸百姓从军运送军需。八年(公元612年)正月初二,下令,将集结在涿郡的军队分为左右各12军,共113万多人,号称200万,分道齐发并进,攻向平壤(今朝鲜平壤)。

三月十四日,诸军抵达辽水(今辽水),高丽阻水拒守,隋军造了3座浮桥,在东岸击溃高丽部队,乘胜追击,包围了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辽东城内的高丽军队几次出战均被击溃,固守城池。隋军加紧围攻,但炀帝要求军队的每次行动都需经他同意方可实施,并且在用兵原则上规定军队分成3路,在进攻时3路军队要彼此呼应,不许孤军独进。在这种情况下,前方将领几次丧失了攻陷辽东城的战机。六月十一日,炀帝来到前线,责备诸将攻城不利,其时来护儿率水军已深入至纸(今朝鲜大同江),在距平壤仅60里处与高丽军队相遇,大败之,乘胜直追至平壤城下。在他攻入平壤的外城时,遇到伏击,大败而退。

宇文述、于仲文等9道兵马,在鸭绿江会合时,高丽派大臣乙支文德到他们军中诈降以观看其军中虚实。于仲文曾受炀帝密令,如遇到高元和文德,即可生擒,担任诸军慰抚使的刘士龙却自作主张,命仲文将文德放归,后来身为诸军总帅的于仲文又令诸军渡水追击。文德对隋军实行疲劳战,一交锋就退走,隋军七战七捷 ,追击过萨水,离平壤城仅30里。这时高丽军队又来诈降,宇文述看到平壤城很坚固,自己率疲弊之军很难攻下,于是就因其诈而退军。在退军过程中,遭到高丽军队的四面攻击,且战且退,七月二十六日退到萨水。当军队刚有一半退过萨水时,高丽军队自后攻击,诸军大溃,一日一夜狂奔450里,退到鸭绿江。来护儿所率水军听到宇文述等9军溃败,也只得于七月二十五日下令全军退回。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三月,炀帝又亲到辽东。四月,率军渡过辽河。

二十九日,派宇文述与杨义臣攻向平壤,王仁恭率军出扶余道,当进军至新城(今辽宁抚顺市)时,遭到了数万高丽军队的阻击。仁恭挥精兵1000大败之,高丽军据城固守。他们用飞楼、H、云梯,地道等各种方式四面进攻,昼夜不息。高丽军队竭尽全力抗击,20多天隋军仍未攻克城池,伤亡惨重。

同时,来护儿正准备率船队自东莱经海而攻平壤。就在战事万分紧急的当口,负责运送军粮的杨玄感起兵反叛。其时炀帝的情势非常急迫:与高丽军对峙于辽东,北面有突厥的危胁,杨玄感如率军攻打涿郡,那情势将万分危急了。

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提到的这个建议,而是退军攻打东都(今河南洛阳),未能攻克,又向西挺进,欲占据关中与炀帝对抗。炀帝一接到玄感叛乱的消息,立刻丢下全部辎重,悄悄后撤,致使高丽军队不敢追逼。同时又命来护儿回军,很快平定了玄感的叛乱。这次高丽之行再次流产。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二月二十日,炀帝下令征集军队,准备第三次进攻高丽。三月,炀帝到达涿郡。四月,炀帝到达北平郡(今河北卢龙)。

七月十七日,炀帝到达怀远镇(今辽宁辽阳市西北),来护儿到达毕奢城(今辽宁旅顺),高丽军队应战,被来护儿击溃,就在来护儿要攻向平壤时,高丽国王很恐惧,二十八日,派人向隋请降,炀帝接受了高丽的投降,下令撤军。

在用兵高丽以前,炀帝就大兴土木,修建东都和众多的行宫,在修仁寿宫时,史称 彼役严急,丁夫多死,疲弊颠仆者,推填坑坎,复以土石,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为了防御突厥,大规模建筑长城。在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先后征发百余万劳力开通济渠,十多万劳力开邢沟。四年正月,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人开永济渠,使北起涿州,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得以贯通。

虽然长城在阻止突厥南下骚扰起了很大作用,运河沟通南北,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也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当时投入了众多劳动力,官吏又不体恤百姓,史称 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为征讨高丽,又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战争,运送军粮的 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加之饥谨,谷价踊贵,……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 全国规模的民众暴动相继发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1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