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太原起兵时李渊只有三万人,为什么能迅速一统天下呢?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李渊的大唐王朝的开创者,人们在提到唐朝的皇帝时,首先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其实李渊是历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帝王。李渊创下的两个历史之最:他是历史上称帝最快、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超过了其他所有雄才大略的王朝开创者。

隋末百姓负担加重,赋税和徭役压的人们喘不动气,从610年开始不断出现农民起义,规模小但数量大,613年,杨玄感造反,这算是最早的一个大规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起义的火种已经传向四面八方,到616年,大规模的起义已经开始形成割据势力,尤其这一年杨广在骁果军的保护下去了江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防守薄弱了起来,隋朝失去了普遍的民心,人们渴望被带出困境,很多隋朝的官员在这样的情势下举起义旗反抗杨广。

617年五月开始,太原留守李渊瞅准时机举起了义旗,为了收买人心,他打出的旗帜是“废昏立明”,是要“匡扶隋室”而不是自立为王,这让他的起义顺利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归顺。

但起兵并非小事,况且李渊身份特殊,他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哥,在7岁那年承袭唐国公,隋朝建立后,因为李渊的母亲和独孤伽罗是亲姐妹关系,所以杨坚对李渊很是看重,先是成为杨坚的侍卫-千牛备身,后来不断升迁,但在杨广为帝后,一度遭到了表弟杨广的猜忌,但后期各地起义不断,李渊开始镇压起义军,尤其是615年开始,李渊任河东抚慰大使,在河东这块地上,他不断镇压起义,也不断招降纳叛,在当地威望很高,617年,李渊正式成为太原留守,拥有该地的最高指挥权,但杨广也给李渊派了副手监视他,他们是王威和高君雅。

李渊借着刘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刘文静等招兵买马,这自然招致了王威和高君雅的怀疑,两人本要谋划除掉李渊,李渊知道后以两人暗通突厥为由处死了两人,接着李渊派刘文静去了突厥寻找支持,隋末大乱,突厥也想趁机南下,于是扶持了不少起义军领袖,但李渊并不想被突厥牵着鼻子走,他只是希望突厥能借给他点兵马,最次就是不干涉李渊的起义。结果突厥支援了李渊几百个士兵和大约两千匹战马,双方约定打下的土地归李渊,美女和财宝归突厥。

李渊建立大将军府,设左中右三军,由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率领,七月正式誓师起义,李元吉镇守太原,李渊带着李建成和李世民率领三万人马挥师南下,目标是长安,当然这时候李渊是很忌惮瓦岗李密的,恰好李密给李渊写信,想自立为盟主,合各家起义军反隋自立。李渊逮住这个机会稳住了李密,也让李密牵制住了大量的隋军。他回信告诉李密,他李渊五十多岁了没有野心和能力反隋,只有李密能成功统一天下,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到时候只要再把唐地封给他李渊就感激涕零了。李密一看就开心的继续反隋事业了,也没有把李渊放在眼里。

就这样,李渊很快逼近长安城,又有女儿平阳昭公主在关中打下了不少地盘,团结了不少强盗和反隋义士,很快,他们合力围攻长安,十一月顺利攻下长安。李渊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扶立杨广之孙杨侑为帝,李渊摄政,控制了关中局势,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旗,李渊进入长安并未引起慌乱,反而得到了拥护,很快站稳脚跟,并在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父子俩杀死后逼杨侑禅位,大唐建立。

太原起兵时李渊只有三万人,为什么能一统天下呢?

一、李渊之所以能以三万兵马平定天下,第一个原因就是李渊被低估的能力。因为夹在杨坚、杨广、李世民等著名皇帝之间,李渊成为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开国皇帝。但是,对于将门世家的李渊,不能说勇冠三军,至少也是一位一流水准的将帅。根据《旧唐书》等史料的记载,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李渊七岁时,父亲李去世,其袭封为唐国公。李渊长大后,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这是其可以聚集一帮文臣武将的原因之一。

二、隋炀帝征高句丽,李渊督运粮草于辽东。公元615年,李渊率军击败起义军。一年后,李渊率兵对抗突厥,屡次获得胜利。正是因为自己的赫赫战功,促使李渊于公元617年升任太原留守。由此,南征北战的率兵经验,是李渊起兵后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到了大业十三年(617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李渊、李世民先发制人,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万南下,正式开启了逐鹿中原的道路。

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深谋远虑的李渊,在起兵之初就明白杜绝“后院起火”的重要性。对此,李渊先给突厥写了封书信:“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通过和突厥搞好关系,李渊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这是其可以长驱直下的基础。同时,不仅没有和突厥发生冲突,李渊前期还不与其他反隋势力发生冲突,打着清君侧的口号,直取长安。李渊、李世民等人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今太原),向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而且对瓦岗军首领李密假意吹捧,促使其放松警惕。

四、最后,李密死死咬住王世充,间接地替李渊稳固了东部防线。对于李渊来说,深谙“坐山观虎斗”的道理,也即对各路起义军等势力的争斗隔岸观火,从而最后坐收渔利。在攻克长安之后,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为大丞相。类似于三国时期的曹操,没有急于称帝也是李渊的聪明之处,也即避免自己成为其他反隋势力集火的对象。此外,李世民的能战善战,李建成的居中协调,也即两个能力超强的儿子,也是李渊快速平定天下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李渊对待降兵降将一直是欢迎的,封赏笼络,但对于起义军首领则毫不手软,明里暗里全部杀死了,这一方面确实防止了首领们的再次叛乱,给大唐带来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另一方面,稍有不慎也会激起反叛,比如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就在窦建德被杀后组织旧部造反,后被李建成所灭(这时候李渊可能已经开始打压李世民)。624年,大唐基本实现了大一统。

其实我们看隋末的这些起义军领袖,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等等,其政治谋略和格局都很难和李渊相比,李密原本有攻进长安的机会的,却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机会,而且这些将领虽然也有深得民心的,但他们大都没有深谋远虑,斤斤计较于争盘夺势,却不注重地盘内的内政问题。

而李渊则不同,况且他还有几个好儿子替他打地盘,他得以坐镇长安处理内政,稳定朝政,全盘考虑问题。而说到猛将,实际上,李渊最初起兵之时并没有几个猛将,反而王世充和李密手里猛将一抓一大把,到了李渊建立大唐,开始统一战争之后,很多猛将才开始不断归顺,为大唐的统一出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