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名满天下的孟尝君 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无双 门下食客三千能人众多 为什么去世后身死国灭?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孟尝君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可这样一位历史上有勇有谋的贵族侠士,最终惨遭身死国灭的下场。

战国四公子中,名气最大、典故最多的或许就是孟尝君了。在我们读隋唐的时候会注意到,秦叔宝被称为“山东小孟尝”,而现在汉语中常用的两个成语狡兔三窟和鸡鸣狗盗都来自于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姓田名文,是齐威王田因齐的孙子。孟尝君的父亲叫田婴,官至齐国相国。田婴被封为靖郭君,封地在薛,孟尝君承袭了他父亲的爵位,所以又被称为薛公,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发生在孟尝君身上的那些故事。

庶子夺嫡: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夺嫡之争,最出名的莫过于康熙朝的九子夺嫡,看过那段历史的都知道,四皇子胤禛最终获得胜利,成为了后来的雍正帝。九子夺嫡的斗争可谓惨烈,无论胜者还是败者结果都没有太好。比起雍正那帮兄弟 ,孟尝君的手段可比他们高明多了。说到夺嫡,首先要说说孟尝君的出身。

《史记》上关于他的出身有这样一段描述:其贱妾有子名文。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妾的地位是很低的,而田文的母亲呢,被称为贱妾。由此各位看官可以想象一下,田文出生的时候身份有多卑微。雪上加霜的是,田文出生在5月初5,古人迷信,认为5月出生的孩子会克死父母。

所以田文一出生,田婴就下令让田文的母亲把他杀死。母亲杀儿子,这事儿几乎没人能干的出来,所以田文的目前偷偷的把田文养了起来。田文为了保命,一直躲躲藏藏的,这给幼小的田文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这个时候,他就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必须往上爬,否则他这一生注定就是个悲剧。

田文走出的第一步是先接触父亲,他通过母亲和兄弟的关系见到了父亲,田婴一看这孩子还没死,当场就想弄死田文。田文的母亲很害怕,可田文却泰然自若的去给田婴磕了个头,然后问田婴为什么要弄死他。田婴告诉他说:5月的孩子长到门楣那么高就会克死父母。田文就问田婴:你相信命运吗?我的命运到底是上天决定的还是门楣决定的。如果是上天决定,那你担心什么?如果是门楣决定,你把门楣做的高一点不就完了。田文把田婴说的无言以对,由此田婴也就承认了田文儿子的身份。

仅仅承认身份,对田文来说还是不够的,他需要田婴对他更多的认同和支持。有一次喝茶期间,田文不经意的问了父亲一个问题: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回答叫孙子,田文又问那孙子的孙子呢?田婴回答叫玄孙,田文接着问,那玄孙的孙子呢?田婴此时已经很不耐烦了,生气的说:不知道。

于是田文又开始了他的表演,给他父亲讲了一大通的道理:你作为齐国的相国,掌权多年,自己是捞了不少好处,但是国家没有富强。你存那么多钱是想留给玄孙的孙子吗?可你连他怎么称呼都不知道,这样做真的值得吗?国家不富强,你觉得作为贵族你的财富能传几代?田婴听到这些,觉得这孩子说的很有道理。

从此以后对田文也越来越器重,开始让他接触家族的事务。田文也顺势利用父亲给予的权利,广招门客,积极结交各国的贵族。田婴一看田文这实力,就让他承袭了自己的爵位。由此,田文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夺嫡来看,田文的智商和情商都是极高的,不愧是孟尝君!

说到孟尝君的故事,就不得不提他的一个门客,那就是冯谖。狡兔三窟的故事就出自冯谖这位门客。冯谖这个人初到孟尝君门下的时候纯粹是为了混吃混喝,因为他实在是太穷了。他刚到的时候就表示自己没本事,不过孟尝君这个也是大气,给他吃喝、车马,甚至连他的老母亲孟尝君都帮他奉养了。

有一次,孟尝君想找人去自己的封地收债,这个冯谖就举手报名了。孟尝君也答应他了。临走之前冯谖问孟尝君,收上来的钱要买些什么。孟尝君说你看家里缺什么就买吧。于是冯谖带着孟尝君的嘱托就去了薛地,到了之后冯谖把所有欠债的人召集到了一起,大吃大喝一顿。然后当着他们的面把借条一把火给烧了,并告诉大家这是孟尝君的意思。在场的人看了无不欢欣鼓舞。

回去之后,孟尝君就问冯谖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冯谖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十分生气,冯谖就解释说,反正他们也还不上,还不如卖个人情给他们,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金银财宝您都有,我看您还缺对封地的仁义,于是我就用您的这些借条给你买了仁义。当然,此时的孟尝君还是不太理解冯谖的做法,仍然是不开心。不过后来他还是明白了,一年后孟尝君被齐王解除了职务。当他回到封地的时候,薛地百姓夹道欢迎,这个时候孟尝君终于明白了冯谖的苦心。这个故事也被后世称为冯谖买义、薛国市义。

孟尝君回封地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冯谖的苦心,对冯谖大加赞赏。可这个时候冯谖却跟孟尝君说:我听说狡猾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使自己免于灾祸。现在您只要薛地一个,那就让我再帮您找两个吧。孟尝君听后就答应了冯谖的请求,为了冯谖办事方便,还给了冯谖不少的车马、黄金。

冯谖带上东西后,首先来到了魏国,告诉魏王说,现在齐国把他们最优秀的人才孟尝君给免职了,剩余的六大战国谁能得到孟尝君这个人才谁就能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魏王当然知道孟尝君的实力,听冯谖这么一说立马把魏国的相国之位空了出来,并派人带着黄金千两、车百乘到齐国聘请孟尝君。不过冯谖抢先一步回到了齐国,并面见齐王说魏国已经派使臣带着千两黄金来请孟尝君三次了,虽然孟尝君没有答应,但魏国使臣如果坚持邀请可怎么办?

齐王一听这消息就慌了,赶紧派人带着更多的黄金和一把佩剑去拜访孟尝君,还给孟尝君带了封书信。信中齐王亲自向孟尝君致歉并邀请孟尝君重回齐国朝堂,担任相国。这个时候冯谖又告诉孟尝君说,你可以向齐王要求先王传下来的祭祀器物,然后再在薛地建立宗庙。孟尝君和齐王都照办了,等所有事情办完,冯谖告诉孟尝君说,现在我已经帮您建好三个洞窟了,以后您就可高枕无忧了。事实也正如冯谖所预料的那样,孟尝君从此在齐国再也没有受到过排挤。

冯谖只是孟尝君诸多门客中的一个,孟尝君门下门客三千,这三千门客与孟尝君在战国的滔滔长河中可谓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先说说孟尝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门客。战国时代的确是贵族养客成风,那么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愿意追随孟尝君呢?

总结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不问出身,来者即客:孟尝君不管是你什么出身,哪怕是亡命天涯的逃犯,他都照单全收;为人豪爽,出手阔绰:在对待门客的问题上,孟尝君向来大方,哪怕变卖家业也要认真招待客人;以诚待人,注重细节:孟尝君真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自己吃什么,门客也吃什么,从无贵贱之分。所谓注重细节就是,很多人在拜访孟尝君之前,往往会发现孟尝君已经主动派人把礼物送到自己家里了;尊重门客,善于纳谏:孟尝君曾对门客公开表示,只要能指出自己的错误,哪怕是出于私人目的,他都会十分欢迎。正是基于以上这4点原因,孟尝君才得以门客三千。孟尝君以诚待人,同样他的门客也以诚待君,在孟尝君遇到问题的时候,总会有门客主动提供帮助,比如鸡鸣狗盗的故事。

伴随着越来越大的名气,孟尝君的故事也传到了秦王嬴稷的耳朵里。于是秦王就邀请孟尝君到秦国相见。彼时的秦国已经是七大战国中国力最强的国家,孟尝君一听秦王邀请自己,心想着面子真大,于是就爽快的答应了。就在他打算启程的时候,他的门客苏代告诫他,小心秦王包藏祸心,让你落个客死异乡的下场。孟尝君一听又不想去了,但是考虑到秦齐两国的关系,孟尝君最终还是到了秦国。

到了之后,秦王也大方,直接给了孟尝君相国的位子。不过有句话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秦王这么干,群臣就不开心了,他们在秦王面前给孟尝君穿小鞋,说孟尝君毕竟是齐国王族,做事肯定会先考虑母国的利益,怎么可能忠心事秦。秦王听了觉得挺有道理,于是就撤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后来又想想孟尝君这人颇有才能,如果不能为秦国所用,那就对秦国是个祸害,索性就把孟尝君囚禁起来了。

孟尝君一看,这苏代说的没错,说不定自己真要客死异乡了。这可怎么办呢?孟尝君跟随行的门客一商量,决定使用美人计。通过秦王的宠妃给秦王吹吹枕边风,让秦王放了自己。这为妃子呢也答应了,不过需要孟尝君拿一件狐皮裘做交换。可问题是孟尝君初到秦国时已经把狐皮裘送给秦王了,这下可怎么办呢?

这时门客中一个贼眉鼠眼的人站了出来,告诉孟尝君说,我没什么特长,但是擅于偷盗,我去帮您把那件狐皮裘偷过来。孟尝君听了很高兴,就让他去了。果然,他不负众望,还真把狐皮裘偷回来了。宠妃也没有食言,在秦王面前大吹枕边风,终于秦王同意放孟尝君回齐了。

孟尝君得知可以回国后,害怕秦王反悔,夜长梦多,没等天明就动身了,半夜时分孟尝君已经到了函谷关了。不过这函谷关呢有个规定,不到天明不开关。这时候秦王已经醒悟过来了,派来追杀孟尝君的人已经在路上了。这可怎么办呢?关键时刻又一名门客站出来了,说看我的。说完学了几声鸡叫,函谷关的士兵一听以为天要亮了。于是打开了大门,孟尝君也就顺利逃出了秦国。本来,这两名门客没什么太大的才能,在门客中也不显眼。经过秦国这一遭遇,再也没有人小瞧他们了。在鸡鸣狗盗的典故中,我们更应该看出来的是孟尝君的待人之道。

孟尝君无论如何总算是侥幸回到了齐国。回国后齐王觉得孟尝君在秦国身陷囹圄也没用丝毫背叛母国的举动,大是欣慰。于是就让孟尝君继续做他的相国,总揽齐国大权。这个时候的孟尝君,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响当当的名声。不过即使是像孟尝君这样的君子,也会招小人的嫉妒。

没过几年,齐国关于孟尝君的流言蜚语就来了,有人说孟尝君要叛乱,这时的齐王被后世称为齐湣王,也是个昏君。他相信了流言,恰好当时有人叛乱,齐王就认为是孟尝君指使的,想要杀了孟尝君。虽然后来这件事情澄清了,跟孟尝君毫无关系。但孟尝君深知自己的名声已经盖过了齐王,招了齐王的忌讳,加上自己的年龄大了,于是告老还乡了。

回到薛地的孟尝君安心的呆在了自己的封地,除了跟各国保持一定的关系外,再也不参与政治了。不过由于他的名声,薛地变成了齐国的国中之国,即便是后来即位的齐襄王也无可奈何,只能对他的薛地保持礼节上的往来。可惜的是,孟尝君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内耗严重,没有一个争气的,最终薛地被齐魏两国联手灭掉。几个儿子也死于战乱,自此孟尝君绝后。

孟尝君田文,在民间的评价一直很高,他是仁义和君子的代表,他的礼贤下士和善于纳谏也被后世视为典范。不过太史公司马迁却对孟尝君给出了相对负面的评价,他认为孟尝君虽然好客,为人义气。但他什么人都招揽,导致三教九流都到了薛地,使薛地的民风变的很暴虐。太史公的评价还算客气,王安石曾特地写了篇文章批评孟尝君。不过各花入个眼,不管别怎么评价,孟尝君在我心中一直都是那个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翩翩君子。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0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