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我们为什么都想当神仙——《西游记》引出的话题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我们为什么都想当神仙

文/马少华

在《西游记》中,有一些故事很耐人寻味,比如凤仙郡大旱事件。

据书中说,凤仙郡的郡侯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公务员,在他的领导下,凤仙郡的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一个典型的和谐社会。可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旱,让凤仙郡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用吴承恩的话说,“三停饿死两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面对如此惨状,郡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恨不能把龙王抓过来暴揍一顿。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凤仙郡怎么会突然遭此横祸!就在这时,孙悟空及时出现,帮郡侯去天庭一问,才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三年前玉帝巡查三界的时候,见凤仙郡的郡侯竟然把给玉帝的供品推倒了喂狗,是可忍孰不可忍,玉帝当即传下圣旨,让凤仙郡连年大旱,并在披香殿设下米山、面山和黄金大锁,米山前放一只鸡,面山前放一条狗,黄金大锁下面点一盏灯,等到鸡吃完了米,狗吃完了面,灯把黄金大锁烧断,凤仙郡才能下雨。

郡侯这才想起来,三年前跟老婆吵架,你摔一个碗,我摔一个杯子,你摔一台电视,我摔一台冰箱,到最后没的摔了,就顺手把给玉帝的供品摔了一地,正好一条狗跑过来,改善了当晚的伙食。知道了缘由,事儿就好办了,郡侯当即在凤仙楼摆了一桌儿,才把事情摆平。

对这个故事,很多人都有过评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儿我想说的是,为什么玉帝不能把凤仙郡大旱的原因告诉郡侯呢?

这样的例子在《西游记》中还有几个,比如,乌鸡国国王被一个假道士推到了井里,三年后经孙悟空从中努力才知道,原来是三年前,文殊菩萨化作凡人来乌鸡国公干,因言语不和,被国王捆成了个大粽子,扔在御水河泡了三天三夜,文殊菩萨得救后,就派青毛狮子化作道士,来把国王推到井里泡他三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还比如,朱紫国的金圣宫娘娘被妖怪金毛犼抓了去,经孙悟空一番努力,才知道原来是朱紫国国王当年打猎射死了一只孔雀,却没想到这只孔雀是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儿子,菩萨就让金毛犼来把国王的金圣宫娘娘抓去,让他“拆凤三年”。

这三个故事,都体现了佛家的“报应”学说,你做了错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就像文殊菩萨说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似乎无可厚非,但仔细一想,又不是那么回事儿。

不难发现,这三个故事有几个共同点:一、判罚都是权力方单方面作出的;二、判罚结果并没有通知被告人;三、被告人只有通过一个神通广大的中间人(孙悟空)才能知道自己为什么受罚。

这就出来一个问题了——神仙们为什么就不能把判罚的结果告诉当事人呢?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个人受了别人的欺负,在对那个人进行报复的时候,通常会历数那个人的罪状,最后扬眉吐气地来一句:“叫你认得我!”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比简单地让对方得到应有的惩罚要过瘾得多,有成就感得多。

然而,这只是我们老百姓的想法,大人物往往并不屑于这样的成就感,也并不很希望别人“认得”自己。在他们眼里,跟你们这些老百姓多说一句话都嫌丢身份,就更不用说历数你们的种种罪状了。这些人就像《西游记》中的神仙一样,端坐在九天之上,看谁做错了事就派人整他一回,但绝不会跟他解释为什么,一是因为自恃身份,二是因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自然不需要向你解释。只有等中间人找上门来了,才慢条斯理地告诉你哪里做错了。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成就感。

能掌控别人的命运,让别人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这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不光是神仙热衷,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在工作中,当领导的很少有人会一五一十地告诉你哪里做的不对,而是暗中给你惩罚,让你莫名其妙地吃点苦头。你回家后,抱着脑袋想一晚上,把最近几个月做过的事通通过一遍,这才明白,噢,原来是那天抢着上厕所把领导给得罪了。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更加体会到领导的威力。

还比如,去医院看病,很少有医生会简简单单地告诉你吃完哪个药就会好,而是鬼画符一般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让你一个字也不认识,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被他牵着鼻子走。一种药到底有没有用,疗效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你一概不知,全都掌控在医生手里,这份成就感,比神仙也不遑多让。

明白了这些,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诸葛亮刘伯温这些半神仙的大人物老喜欢神秘地笑着,看那些大将们无所适从的样子;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每次看到这里,都会佩服诸葛亮、刘伯温们的神机妙算;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神仙”。


——历史杂志《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专注于有趣味、有思想的历史随笔。出版《世相西游》《百年口号》《民国碎片》,台湾出版《历史是一场思辩与智慧之旅》。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