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西晋如此短命,中国分裂三百年,都是因为无法普及这个核心价值观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72】

曹魏元帝咸熙二年,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十三,司马炎接受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的禅让,即位登极,建立晋朝。

司马懿到司马炎,司马家族祖孙三代四人化家为国、灭魏成晋的建国大业终于完成。

完成建国大业,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司马家族和新生的晋朝政权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不仅影响了西晋的政治稳定,还殃及整个华夏民族。从西晋灭亡到东晋十六国,再到南北朝时期长达二百七十年,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与此不无关系。

大鹏的祖师爷、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司马氏是儒家大族的代表。可司马晋朝无法化解的死结,正是传统儒家伦理中的忠孝问题,是爱国与爱家孰先孰后的问题。

在家行孝,事君尽忠,儒家认为爱家爱国是一体的,“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所谓“忠臣孝门求”是也。但在司马家族那里,忠与孝是割裂的,忠孝无法两全。

臣子对君主进而对国家的忠诚,是王朝向心力、政权凝聚力的基石。

任何新朝建立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臣民的忠诚之心、拥戴之情。但忠诚二字,在司马氏那里有点尴尬。

司马家族以曹魏重臣的身份篡夺皇位,本身就是对君主的不忠,对忠诚的践踏。

如果大力提倡忠君爱国之心,那他司马氏的篡位,就是不忠,就是叛国。

这种政治态势下,如何凝聚王朝的向心力?忠孝忠孝,在“忠”之外,还有“孝”。

大鹏读高中时,记得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古文是李密的《陈情表》,想必各位朋友也都读过。

晋武帝司马炎征召蜀汉旧臣李密入朝为官,李密以要奉养96岁的老祖母为由,拒不应诏。不管李密究竟是心念故国还是真的要在家尽孝,司马炎都只能签批同意。因为《陈情表》中的那句话戳中了司马晋朝的痛点,“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孝治天下,是司马晋朝的立国之本,治国方略,司马炎亦是身体力行。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照例要守孝。按照魏晋之际的丧葬习俗,守孝三日即可。但司马炎三日之后虽然脱下孝服,但仍带着白色孝帽,不食鱼肉,只吃蔬菜,按照孔子时代的丧葬礼仪,整整守孝三年。

“孝”本质上是一种家庭行为,是对家族的忠诚。“忠”则是对皇帝的效忠,对王朝的热爱。移孝作忠是提倡孝道之后的必然路径,在司马氏看来,尽管自身篡党夺权,但新朝建立,家族内部的行孝尽孝必须转化到庙堂之上的忠君爱国。

倡导忠君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就要树立起标杆榜样。

泰始元年,西晋政权刚刚建立,就下诏表彰王经,给他的孙子赐了个郎中头衔。

王经,就是在曹魏皇帝曹髦率领御林军讨伐司马昭时(此事详见《【大鹏说《通鉴》】三国时代哪个皇帝的武略堪比曹操,文采胜过曹植,却被人一枪毙命》一文),没有去向司马昭告密的曹魏尚书,事后被司马昭下令处死。

司马炎表彰王经“守志可嘉”,等于是打了其父司马昭的脸。但对于新生的司马晋朝,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宣告司马家族将和阴险的过去决裂,以正派的新面貌示人。

但这样的转型没能持续下去,在司马孚问题的处理上,司马炎做出了与对待王经不同的选择。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亲弟弟,司马炎的叔祖父,其人尽管以司马家族利益为重,在灭魏成晋的过程中立有大功,但至死以大魏纯臣自居(详见《【大鹏说《通鉴》】司马懿的亲弟弟至死对曹魏忠贞不渝,家与国孰轻孰重?》)

司马孚以司马家族元老的身份,明面上对曹魏忠贞不渝,本来是一份极好的宣传素材。看,我司马家族也是有忠君爱国之人的,并不都是其心路人皆知之徒,天下臣民一定要向司马孚看齐哦,要树立看齐意识哦!

但司马孚名义上对曹魏的忠君爱国之心,还是深深的刺痛了司马炎脆弱的小心脏。老小子,你到底姓司马还是姓曹?

尽管司马孚生前被封为食邑多达“四万户”的安平王,但其死后,安平国立即被降为次国,迅速由盛转衰。司马孚为其忠君爱国的政治立场,付出了严重的代价。

司马炎对司马孚安平国的打压,宣告了西晋王朝移孝作忠开展忠君爱国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而进行政治转型的失败。

这种失败,直接造成了西晋的短促而亡,更导致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华夏近三百年的大分裂。

得位不正,使得司马晋朝在忠君爱国的意识形态教育面前,打了退堂鼓,退而求其次选择以孝治天下。但孝道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忠君,相反有时还是忠君的分解因素。

八王之乱,麾下将士效忠的都是王爷,不是大晋。

五胡乱华,北方大族首先要保住的是家族利益,与当权者合作,而不是与异族统治者死磕,延续国脉!

忠君,滚一边去吧。爱国,我只知道家,不知道国。

中国古代皇位更替、王朝鼎革,向来讲究逆取顺守。新朝建立,表彰忠于旧主、忠于前朝的忠臣,并不损害新朝的权威,反而有利于忠君爱国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迅速培植新朝的忠诚力量,这才是一个王朝国运长久最为深厚的根基。

不懂得这个道理的愚蠢王朝,何止晋朝。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1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