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安禄山造反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节度使制度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安禄山造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是一个实力极其雄厚的军阀,而不是因为他是胡人。安史之乱不是因为唐朝重用胡人做官,而是因为节度使的权力太大,安禄山做节度使的时间又太长。安史之乱后的藩镇绝大多数都是汉人,唐玄宗的荒废朝政造就了一大堆军阀。

节度使制度最终造就了唐朝后期大大小小的军阀和后来的五代十国,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时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达十八万多人,他一个人的兵力就占了唐朝所有节度使兵力总和的近40%,再加上他私下招募的军队,实力极其雄厚。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令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兵力兵九万一千四百人俱归安禄山统辖。

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唐玄宗令安禄山任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又兼任河东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兵五万五千人俱归安禄山统辖。

在公元751年,安禄山已经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力达十八万三千九百人,而天宝年间全国所有节度使兵力总和才只有四十九万一千四百人,安禄山一个人的兵力就占了唐朝所有节度使兵力总和的近40%,再加上他私下招募的军队,有如此广大的地盘和庞大的军队,再加上他在公元755年造反时除了河东经营时间只有四年之外,在范阳和平卢已经经营了十几年,这么雄厚的资本,别说是安禄山,换了别人也难保他不会造反。

如果安禄山担任一个地方的节度使不超过五年,然后再调到别的地方,他根本没有机会培植自己的亲信和嫡系部队。

或者在安禄山守边十几年后将他调入中央做大官,但是李林甫不希望安禄山进长安和他争权,安禄山当时已经是骑虎难下,进无可进,除非他立即上表辞去所有官职,交出兵权养老,否则的话,他在边境已经那个十几年,随时都会有御史弹劾他是个危险的造反苗子,皇帝只要有一次信了,派人来抓他,到时候他连造反的大义名分都没有。

但是安禄山可能交出兵权吗?就算他想交,跟他混了十几年的手下也不可能答应。经过十几年的时间,他们已经是一个同进同退的利益//共同体。况且当年李唐也是凭借山西一隅之地取得天下,安禄山拥有精兵十几万,而且内地兵力空虚,他和他的谋士们也认为他有最终夺取天下的能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综合种种原因,安禄山不反也要反了。

安禄山一开始未必有反叛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力的增强,李林甫当宰相时手段高超,番将们都很老实,杨国忠当宰相后对安禄山敲诈过狠,又没有控制安禄山的手段,安禄山不犯也得反。

一个臣子对皇帝是否忠诚,会不会造反,和他的民族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安禄山为什么造反?不要把唐玄宗的责任摘得得干干净净,还有,平叛的唐军大将李光弼还是契丹人呢。

唐德宗时期的“四王二帝之乱”,这造反的6人中,大多数是汉人,还不是一样要造李唐的反?

四王: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

二帝: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大楚帝),

泾原兵马拥立朱滔的兄长、曾担任泾原军统帅的朱泚,称大秦(后改为汉)帝,年号应天。

这六个人中,王武俊是契丹人,李纳是高句丽人,其余的四个全是汉人。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10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