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满清大屠杀“扬州十日”:死亡人数堪比南京大屠杀

分类:历史故事 2022-05-19

现在的一些商场为招徕顾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三天一次小优惠,五天一次大优惠,当然,这都是市场惹的祸,但还有些商家缺乏竞争力,于是想出更多的奇招儿,甚至在有的地方你可以看到旅游这种大奖。

不过今天我们讲的“扬州十日”,却不是商场里设置的旅游大奖,而是一场,屠杀,甚至这场屠杀比之当日日本军队对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的大屠杀,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史料记载,这一场清军对帮助南明军队抵抗清军的百姓的屠戮,死亡人数达八十万,这个数字可是比南京大屠杀的两倍还多。

古人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古枯”。这诗词悲天悯人的笔力,吟诵起来大气磅礴,却是建筑在了事实之上,他说的一点不错,将军的历史,从来都是血淋淋的――我们也慢慢接受了那些,较为合理的伤亡。就像岳飞,他作为南宋抗金名将,为他而死的人,绝对不算少数了,但我们仍敬他、重他,因为他是真正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这种人“捐躯赴国难”,一点也不比近代的革命先烈们逊色,但我们谴责,如日军在中国进行的惨无人道的侵略。但我们决不接受军队对于无辜百姓的屠戮。

在这里,我们不分发动屠杀的是谁,只是针对屠杀这种行为,作出一个作为“人”,一个有生命的、自由人的谴责,这种被谴责的屠杀,当然也包括了“扬州十日”,包括任何一场对平民的屠戮。不论是有什么理由,又出于什么目的,屠杀,都是没有道理的,都是应该被谴责的。

只是既然屠杀发生了,它就一定有发生的理由,也有推动这一切发生的罪魁祸首,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扬州十日”。

扬州屠城,又称“扬州十日”。据《杨州十日记》记述,公元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世祖顺治二年)四月,多铎率清军攻破扬州城,随后进行屠城。

公元1645年四月十八日,时为满清豫亲王的多铎,突破江淮防御线,对扬州形成合围之势,时扬州城明军岌岌可危。合围形成六天后,多铎炮击扬州,南明将领史可法难以抵抗,多次求援,但南明朝廷并无回应。一天之后,扬州城即为多铎所破,史可法乱军之中被擒。

多铎意图劝降史可法。

豫王很友好地召见了史可法,说:“前以书谒请,而先生不从。今忠义既成,当畀重任,为我收拾江南。”

史可法回答道:“我此来只求一死耳。”

多铎问道:“君不见洪承畴乎?降则富贵。”

史可法答道:“彼受先帝厚恩而不死,其不忠于尔国明矣。我岂肯效其所为?”

于是多铎命令宜尔顿将军“劝说”史可法屈服,但是三天过去了,史可法仍然拒绝投降,于是下令杀害他。

明部将刘肇基率残部及城中居民与清军巷战,清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占领扬州。因为城中居民多日来对南明军队的支持,清军入城即展开屠杀。《扬州十日记》的作者王秀楚,曾任史可法的幕僚,也是这次屠杀的亲历者和幸存之人。据书中记载,清军这次对平民的屠杀,共计十日,所以有了“扬州十日”这一说,并记述此次屠杀,扬州城内死难者达八十万人。

《扬州十日记》所记载的扬州十日大屠杀,描写清兵杀人如麻,流血有声,读之令人毛骨悚然,如游地狱,忘掉人间。“自四月二十五日起,至五月五日止,共十日,其间皆身所亲历,目所亲睹,故漫记之如此,远处风闻者不载也。”“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无一人敢反抗,甚至没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这个场景在292年后的南京再现,日军攻陷首都南京后的大屠杀中重演了这一历史惨幕,此诚我中华民族之大不幸也。)“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寺院僧人焚化积尸,“查焚尸薄载其数,前后约计八十万余,其落井投河,闭户自焚,及深入自缢者不与焉。”

清军屠城

明末清初史学家计六奇所著《明季南略》中记载:“廿五日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扬州(府)初被高杰(明军)屠害二次,杀人无算。及豫王(清军)至,复尽屠之。总计前后杀人凡八十万,诚生民一大劫也”。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场屠杀发生的原因,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笑话:

问:你有过被歧视的经历么?

答:当然,高考的时候,五十六个民族,五十五个加分。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也能看出来,在中国,汉族所占比例之大,而大清满族,只是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当中的一个。

现在我们回到“扬州十日”这个沉重的话题。明亡后,大清朝下统治的中国,以满族人地位最高,可是就算满族统治了整个中国,统治者也决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就算其它所有的民族加起来,单就人数上来讲,那也远远不是汉族的对手。而汉族之中,虽然有些人甘于被奴役,但也总有些英雄,他们不甘于外族统治。扬州等地,正是这种英雄人物辈出的地方,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不会允许这种具有强烈反叛心思的人和势力存在,更何况此时还有南明在一旁苟延残喘,所以在多铎下令屠城的时候,掌握实权的多尔衮默许了。

扬州十日

至于多铎下令屠城,那原因就更是简单,他被惹毛了――因明军与百姓的殊死抵抗,清军为破扬州城,损失惨重,史载此战,清军有三个将领和一个贝勒阵亡,军士就更不用说,因为攻打过程损失而报复,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后人分析,应与其接下来的战略有关,清军接下来进军江南等地,为防再次出现这种局面,对有强烈抵抗意志的汉人进行威慑,以减小日后行军的阻力。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gushi/7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