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慈禧李鸿章怯敌如虎不敢外战,中法战争英国磨刀霍霍笑着威吓

分类:战史风云 2022-05-19

题记:中法战争在大部分人和主流历史语言中,一直被认为是“不败而败”。但近年,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一些人想出风头,想扭转这种“既定历史观”。如果说,左宗棠准备对俄一战有些悬乎的话,1885年的中法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对外战争中形势最有利的一次了。

世人都说左宗棠狂妄,其实晚清最狂的人是李鸿章,理由详见文后相关阅读

1.曾纪泽预言:只要一年,法国必败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内部问题非常,对于这一点曾纪泽(他不用我多介绍了吧。他于1778—1884年任法国大使,对法国情况非常了解)就认为:如果法国这样的内乱国家都不能抵抗,那么,英国、俄国这些国家怎么办?并预言“此次不振,则吾华永无自强之日”,所以“坚持不让之心,一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一定要让法国对中国有“畏惧”之心。曾纪泽认为,只要中国坚持一年法国必败。

陆战中方占据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在海战方面,一些人提出:法方会不会北上进攻北京呢?如此之下,中国还会胜利吗?其实,这种观点完全是一种臆测,根本没有考虑到:当时的国际斗争形式,也就是当时各列强处在什么情况。特别是当时的唯一超级大国——英国的态度。当然,不要跟我说美国,中法战争时期的美国,在国际问题上还是欧洲的小跟班儿,就如今天英法德是美国的跟班儿类似。

负责任地说:过去的不败而败的历史定论,没有任何问题。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清朝的灭亡是罪有应得,对内压榨百姓,对外妥协投降;李鸿章率领着中国武器最精锐的淮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对内如虎对外如鼠。晚清坏就坏在以慈禧为代表满族精英一直只有政权而无中国利益,汉族精英中的李鸿章等人更是手中有豹子儿,都打不过拿着顺子儿的对手。

心中彻底服了洋人,武器再好、军人再棒,都是枉然。下面我们就主要谈谈中法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问题,毕竟陆战的胜利尽人皆知,海战其实我们只是略占下风,国际环境形势更对我方有利。

2.19世纪的英国,是侵略中国的最大利益既得者

在19世纪下半叶的国际上,虽然在总体上法英美为一方,德俄奥匈为一方,但在不同时间段,甚至在不同的月份,各阵营间的盟友为了利益,各盟友间经常争得你死我活。这与“一战”前,较为稳固的同盟关系并不相同。

作为当时唯一超级大国的英国,在当时最关心的是如何保护自身在华利益,时期最关心的,因为他是最大的利益既得者,不需要再去争什么了,只要保持即可,将中国打造成继印度之后的又一个侵略世界的基地是他的既定国策。相反,法国人因为被德国打得满地找牙,第二帝国都土崩瓦解了,建立了十多年的第三共和国一直想更有作为,这使英国人极为不安。

曾纪泽(1839年12月7日—1890年4月12日)

1884年7月13日起,法军用军舰相继封锁了福州、台湾,开始阻止漕粮从海上运往北方。当时,因为京杭大运河的运力问题,从道光年间开始海运漕粮已经很常见。禁运漕粮虽然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但这也使得英美德等国无法搭载大量商品北上,因此,各列强对此非常不满。

在海上战场,法方的攻占目标是台湾,法国的目的是夺取基隆作为条件与清廷谈判要求赔款。不成之后,又实行搜查公海、封锁北海等措施。8月23日法方开始进攻马尾船厂,本来他们想攻占福州,但因为西方列强反对作罢(双方一交战,法方就宣布上海不在交战范围之内,也是因为英美势力集中于上海)。本来孤拔希望登陆作战,但因为可派水兵不如六百人,而中方则有数千人且传说在船厂周围秘藏地雷。所以,孤拔不敢登陆。

马尾海战之后,法方以为中方会迅速投降。不想,清廷的斗志却越来越勇。8月29日法方舰队前往马祖澳停泊,茹费理和孤拔等商定攻占台湾,特别是攻占台北。

八月初,法方便向台湾基隆方向进攻,希望占领那里的煤矿。9月30日孤拔率军抵达基隆,10月1日占领基隆。但法军却在淡水失利,9月26日中方取得了“淡水大捷”。

3.法国的禁运使得英国丢失了“航行自由”权,英国极为恼火,禁止法国北上

在此情况下,法舰封锁了基隆、淡水,禁止一切华洋船只通行。法军之所以选择封锁,主要就是因为法军军事力量不够。正如孤拔所说“仅勉强供基隆之用”。法方同意这一计划,认为有两大好处。一“使基隆不能接到任何援军”,二“对于阻止我们失败的消息(淡水大捷)传播到中国去,亦属有益。”。

10月16日茹费理内阁同意采取封锁计划,23日孤拔开始封锁台湾西部各口岸。6艘封锁基隆、3艘淡水、1艘马祖、2艘往返于基隆和马祖间。但这个封锁有一个漏洞,为了得到英方的支持,在香港获得补给,法方承诺不在公海搜查船只。

更重要的是,12艘战舰想要封锁台湾海峡,以当时军舰的品质显然是有些空虚。因此,到了12月15日之后,外国商轮和民船已经可以乘空隙来台。

1885年1月7日,法方不得不重新加强封锁,但黑夜偷渡也并非不可能。此时,法方希望停战,但清廷的主战声音使得慈禧不敢媾和。为此,法国驻华公使就认为“中国人什么都不愿意听,也不肯让与,除非我们有辉煌的胜利或向北京进攻,使受着实际的威胁来强迫她。”。

此老人满脸横肉,对内如虎,对外如鼠,最后发疯竟对11国宣战,实属非常人之举

以前在公海上法方并没有对过往船只进行搜查,1885年2月法国的封锁开始严厉起来后,法方在公海也开始对过往列强船只进行搜查,而这便导致了法国和其它其他列强的激烈冲突。英国宣布因为中法正处于战争状态,英国将“严守中立”,因此,香港将不再允许法舰购煤、修船。

21日法国又一次否定了北上进攻进京的建议,但决定扩大禁运范围。自26日起茶米粮等进入战时禁运品,禁止各国从上海到广州各港口各国所有船只不得运粮。这更加导致列强的不满,其主要就是英国。

4.英美态度向有利于中方发展

英美两国的商人对此立刻表示反对。因为,西方在华商贸规模中英国最大,在1879年的统计中达到了77.5%;美国7.5%。沿海运输中,英国船占航运的一半,中国船占42%,德国船有6%。

1884年统计,英国在通商口岸的商行有229家,侨民2070人;美国有商行31家,侨民469人;德国有64家,侨民364人;法国20家,侨民228人;俄国16家,侨民170人;日本2家,侨民61人。总计商行45家,侨民3995人。

中国每年进口货物价值3000万英镑,而英国占据其中的七八成。为此,为了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英国对任何列强与中国的战争都非常紧张。早在1880年中俄关系因为伊犁紧张时,俄国就宣称要封锁上海,英国外交部助理次官庞斯茀德就说“俄国不能指望列强会乖乖地甘受封锁,这种封锁特别对英国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1883年11月中法战争前夕,德国和英国之间就保持着“热线”,俾斯麦和英国首相兼外长葛兰斐尔都对法国保持着警觉,并对法国的行为表示厌恶。

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中国也充分利用了法德、法英之间的分歧,希望“以夷制夷”,联合英国对法制裁。1884年8月总理衙门便指示曾纪泽与英国签订“友好合约”。23日得到指令后,曾纪泽及下属人员分别在23日、24日、11月18日连续三次密谈,然而,英国政府却并未理睬。

这种情况令中国和许多英国人表示诧异。包括戈登、查尔斯·狄尔克爵士、军事记者葛洪等人,他们都认为:鉴于中国与英国的商业利益,中法战争就是英法战争,英国一定会干涉。

晚清第一帅——左宗棠,他是晚清军事领域唯一的希望

相关文章阅读

欢迎订阅本人“史家”

mengben1978

大明总犯一个毛病,10万明军10天3中埋伏3主帅阵亡 中越关系系列第11篇文章

李鸿章说自己是战神,碰到石达开后全家狂逃 左宗棠李鸿章龙虎斗系列第7篇

民族英雄左宗棠尽力保护回民,但为何至今被人指责! 民族英雄左宗棠系列第22篇

左宗棠公开看不起曾国藩,李鸿章私下对老师扎针以李鸿章奏折为例

左宗棠怒斥崇厚李鸿章:仗未打却给肉,别忘了肉尽而食骨!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zhanshi/2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