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秘塔碑 柳公权写就盛唐佛门书法瑰宝
柳公权书《玄秘塔碑》局部(图片来源:资料图)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行,行54字。
《玄秘塔碑》集中体现了柳公权的书法特点与成就。柳公权在用笔时严谨地遵循了前人,尤其是欧、虞的楷书用笔方法。即中锋行笔,欲行先逆,无往不收的要领。同时笔端方圆兼施,而以方笔见多,讲究提按清晰,顿挫分明,又自成面貌。这种方法贯彻在柳书的每一个字中,便使其点画斩钉截铁,浑厚挺拔,给人们不可屈折的力量感。例如,其点的笔法,多为横空落笔,裹锋侧行,用力渐按,转锋收笔,干净利落,毫不留情,有的点甚至改为短横,更有力压千斤不可动摇之势。其横,则生动坚挺,多为方笔切入,逆锋后提笔劲行,向左上略斜,然后顿回锋,为字体平添舒展清劲之势。其竖则起笔顿挫,有力缓行。悬针都力注锋末,势在锋尖;垂露则垂脚不甚明显而力能顶鼎。其撇行笔较快,势如燕翼掠水,流畅有力。其捺如切刀凌空,波折三驻,锋利而凝重。其钩力在钩末,钩尖往往锐满含蓄,似箭在弦上,引而待发。其折则提笔另起,棱角突出,骨骼强健而血肉饱满。欧书行笔虽极劲险而点画规整清雅,颜书用笔豪迈,笔画浑圆而不露锋芒,号称有“篆箍”之意。柳书则运笔劲达,点画刚健爽朗,一改颜书用“篆箍”笔法来写楷书的用笔方法。这样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发现柳书在继承前人笔法方面多自出新意的地方。
柳公权书《玄秘塔碑》局部(图片来源:资料图)
《玄秘塔碑》书于柳公权六十三岁,唐武宗会昌无年。此碑运笔方圆兼施,刚柔相济,结构劲紧,力守中宫,体势遒健舒展,豪爽中又透露秀朗之气。集中体现了柳书风骨,为柳公权成熟期的代表作。
柳公权生平及艺术成就
柳公权书《送梨贴题跋》(图片来源:资料图)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即今铜川市耀县人。生于778年,卒于865年。无和初,24岁时考中进士。历穆、敬、文三朝为翰林侍书学士,官司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博览群书,对《诗经》、《尚书》、《春秋》、《左传》、《国语》都很有研究,是一位很有才学的政治家、文学家、更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柳公权的真、行、草三体都有很高的造诣,更工于正书。他初学王羲之,继学欧阳询、颜真卿、终于融合诸家笔法,独创一格,自成一家,史称“柳体”,对后世影响很大。柳体兼取欧体之方,颜体之圆,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笔力遒劲峻拔,结构严谨,并有好朗开阔之精神,清劲方正之风采,世称“颜筋柳骨”,与欧、颜齐名,为唐初著名书法家。那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为不孝”。就连不习汉字的外国使臣,每次入京,也“必重购柳书以去。”
柳公权书《金刚经》局部(图片来源:资料图)
柳公权用笔之道,富有深刻哲理。穆宗李恒问他用笔之法,他回答“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可法矣”。一语双关,寓意深刻,穆宗听了,顿时政容,悟其笔谏之意。
然而,柳公权传世至今的作品并不多,主要有《金刚经》、《李晟碑》、《冯宿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高无裕碑》等,除《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外,其他均磨渤严重,文字漫漶,几不可辩。另有《奉荣贴》、《送梨贴题跋》、《蒙诏贴》等珍贵墨迹。
来源:历史资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