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资料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历史上朱元璋跟赵匡胤都有着同样的目的 为什么两人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分类:历史解密 2022-05-19

众所周知,赵匡胤坐上皇位之后杯酒释兵权,收回权利的处理手段极其温和,为什么朱元璋的处理方式截然相反,把跟随自个打天下的一帮子人差不多都诛杀殆尽?朱元璋为何不学赵匡胤怀柔手段呢?

我们先来看看赵匡胤。赵匡胤从小的出身背景就很好,祖辈都是朝廷大官。从小赵匡胤就受父亲的影响,立志成为一个有利于天下的人才。赵匡胤的父亲虽然是朝廷官员,但是赵匡胤还是选择离开了家里,投到了郭威手下。赵匡胤自小就饱读兵书,又酷爱习武,自然军事才能就很强了。郭威一直很看好他,后来赵匡胤做到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的位置。父子俩一起掌管周禁军,当时赵匡胤的野心就开始暴露出来。

当时,周世宗刚好去世,赵匡胤也觉得是天赐良机。赵匡胤身边的亲信早也知晓他的想法。有一晚,赵匡胤的将士门突然跪下,说是要拜赵匡胤为天子,起初,赵匡胤还假意推辞。 赵匡胤迅速回京,逼迫小皇上让位,史称北宋。宋太祖在上位之后普,花了很多心思来整顿国家。北宋也在他的带领之下,越来越好。而宋太祖又是怎么对待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呢?

宋太祖知道自己靠“陈桥兵变”取得天下,他害怕自己 身边的人也会走这条路。于是宋太祖就想了一个方法。宋太祖召集自己身边的大臣到宫中聚会。趁着大家吃好喝好之余,宋太祖就对大家说:“如今做了皇帝,到还没有以前快乐”。他的臣子听了就很懵了。宋太祖又说:“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有多少人想要这个位置呢”。

在座的臣子都听出了皇帝的意思纷纷回答:“臣绝无二心”。宋太祖的目的并不是让在座的表个态而已。他又问:“你们没有,那你们手下的将士没有吗?倒不如众爱卿享尽一生荣华富贵,多好。”酒席删去,隔天昨天来喝酒的大臣全部交出自己的兵权,告老还乡。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享年49岁。宋太祖用这样的方法很好的就解决了众多皇帝都担心的事情,还没有伤害主仆之间的感情。

事实证明“杯酒释兵权”作为一个相对宽泛的政策,对宋太祖在位稳固的统治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而“杯酒释兵权”之后,对于曾经执掌大权的将领来说,也算是给自己和后代有了安身立命的富贵去处,宋太祖通过联姻的方式进一步稳固彼此的关系,这样兵将分离的政策不仅对整个军事结构进行了一系列利于统治的改革。还顺理成章的发动了地方政治改革,对于唐朝猖獗的藩镇采用“强干弱枝”的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让宋朝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既然“杯酒释兵权”有着如此的作用,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放弃了这个政策,采用了一种截然不同,更为激进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开国功臣呢?

无可否认朱元璋是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枭雄,贫苦出身的他深深了解底层劳动人民的需要,当社会逼迫他连一个和尚都做不成的时候,多年的流浪生活让他养成了坚毅果决的性格,也为他骨子里的残忍嗜杀埋下了伏笔。朱元璋加入起义军之后,对于派系斗争感到深深的厌恶,在无形之中坚定了他集权的决心。正至十三年,李善长的出现对于朱元璋来说无疑是天大的际遇,二人一见如故,李善长向朱元璋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为朱元璋今后的大业奠定了基础。就是这样一位重臣,最后的境遇也是着实凄惨。这也就不难看出,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是踏着尸骨过来的,然而嗜杀成性的养成基本是个人性格的原因,朱元璋一路经历了太多坎坷,他的心理在一路的征伐中渐渐扭曲,从他对儿子的态度也可见一斑,朱元璋二儿子死前有劣迹,然而下葬之时朱元璋不仅不悲伤,还列举其十大罪状,命令其地下有知,定要痛改前非。此时的朱元璋在身居高位之后,已经开始养成了可怕的精神洁癖,他的王权地位是不容许别人染指的,所以当他将屠刀伸向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并且在“胡惟庸”,“蓝玉案”一举株连几万人的举动也就不奇怪了。

朱元璋在战争生涯的中期是起义军的身份,起义军派系斗争强烈,内部矛盾激化,这样让朱元璋集权的想法渐渐变得根深蒂固。明朝建立初期,为了笼络有功之臣,安定人心,朱元璋对开国元勋进行一系列的封赏,但同时也将朱氏家族的子孙派到各地去经营自己的势力,他深知权力会深深的改变一个人,即使那是与他并肩作战的老战友。在权力这个金字塔中,处于塔尖的必须是自己的血脉。除此之外,功臣的过于放纵也是朱元璋痛下杀心的一大原因,由于朱元璋御赐铁券给有功之臣,这无异于给他们免死金牌,因此很多人开始纵情享乐,以至民怨载道,最终让自己走向灭亡。

通过建立锦衣卫,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一系列高压措施让权力有效集中在自己手中,朱元璋从一个贫苦潦倒的小和尚成功转化为手腕凌厉的政治家。他的慧眼已经看出,“杯酒释兵权”的温和造成了大量的冗官,冗费,纸醉金迷的享受也为宋朝的灭亡买单。他一面被权力彻底蒙蔽内心,大开杀戒,一面又为建立理想的帝国而不懈奋斗,当一个皇帝只有杀伐才能让自己心安,即使躺在舒适龙床上,恐怕感觉到的也只有彻骨的冰凉。归根结底还是朱元璋为人太过多疑,生怕别人抢夺自己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历史资料网

本文地址:https://www.lishiziliao.com/jiemi/36688.html